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作者:崔百珎
一说起家庭剧,仿佛就离不开婆婆妈妈的生活琐事,如果故事再架构混乱、背景悬浮,等于直接拒绝观众。一般认为,90后00后们绝非此类剧集的核心受众,但有趣在于,总归还是有那么几部“家庭剧”,在“Z世代”观众中尤其“出名”。
白底为豆瓣抽样案例,蓝底为B站抽样案例
在表格“国产家庭剧/剧情片”中,大部分剧集均为在豆瓣口碑颇高,以及在B站赢得了较广泛关注的家庭剧。而豆瓣和B站用户年轻人居多,所以,上表中的剧集就是当下年轻人们较为熟悉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据“群邑山海今”发布的B站用户画像数据来看,B站用户中的90、00后群体总计占该平台总用户的61%,远高于其他视频网站的“Z世代”占比。因此,笔者本文中统计有关家庭剧的分栏时,特别关注了B站用户的喜好剧目。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除笔者特意做差异取样处理的前提外,豆瓣及B站两个平台用户本身关注的差异也确实存在。
豆瓣&B站,最高or迷之亮点?
在豆瓣剧集栏选择相应分类,以打分高低排序的剧集中,《福贵》《生存之民工》《父母爱情》《大宅门》《外乡人》《山城棒棒军》《无悔追踪》《围城》《一年又一年》《小井胡同》等剧都是超过9分的高分家庭剧。这些剧集多聚焦于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通过描摹刻画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来展现中国人、中国家庭、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在B站受到用户关注的《回家的诱惑》《情深深雨濛濛》《外来媳妇本地郎》《就想爱着你》《你是我的眼》《约会专家》《马大帅》《我爱男保姆》《家,N次方》等剧,则多是带有一定喜剧色彩、故事较为轻快的作品。
《回家的诱惑》剧照
不过,通过在B站的剧集播放量和追剧人数可以明显看出,家庭剧相关题材的确是B站用户的兴趣洼地——将一贯好口碑的剧情片《我的团长我的团》与看似被“Z世代”广泛接纳的《回家的诱惑》相比较,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在网感十足的“Z世代”面前,每一个血肉饱满的人物都能重获新生,无论是被戏称为“德芙小可爱”的江德福,还是因为“渣得明明白白”而翻红的洪世贤,都已经被“Z世代”“玩”坏了。
B站up主“倾世夭夭”剪辑的【全男版·配音剧】《回家的诱惑》
B站的优势在于更垂直、圈层更明显的受众属性——这也符合“Z时代”圈层文化的特质。他们所热衷的家庭剧,不怕狗血、不怕热闹,怎么“乐呵”怎么来,让娱乐更彻底的快乐观剧才是“王道”。
甚至,在弹幕和视频评论区中,脑洞大开的B站网友还会抛出自己的“快乐发现”,和与自己“审美一致”的网友们积极互动交流。例如,在《情深深雨濛濛》的评论区,就有网友汇总了这一对霸道少爷与倔强少女的对话,并顺势展开了联想。
“Z世代”的蜜汁high点
而在豆瓣高分剧的评论区,则是另一番画风——对剧集内容的解析,对生活的体悟。在看剧这件事情上,豆瓣用户们似乎有更深一层思考。当然,豆瓣用户也的确因“自命风雅”而被抨击为“无价值用户”。
但被豆瓣用户盖章的高分剧集,确实多为优质作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青年观众的对剧集质量的要求正在逐渐加强。
面对厚重、值得推敲的家庭剧,“Z世代”可以坐下来细细琢磨;但遇到有趣又好玩的家庭剧时,“Z世代”们也能把它玩出花来。
看上去,豆瓣和B站两个平台的用户喜好差异化明显。但无论是高分剧集还是逗趣十足的喜剧,能勾起“Z时代”关注的家庭剧终归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要么,有料。要么,有趣。
“家常烟火”与“遍地鸡血”
近两年,现实题材的家庭剧回归大众视野,引发热议的《都挺好》和《小欢喜》等剧就是最好的代表。日常生活是最好的创作素材,演员相信角色、观众相信故事。
家庭剧是最容易和现实生活贴合的题材,“吃穿住用行”各个维度,都能加到剧集的创作中去。也正是在对生活素材的使用上,才拉开了剧集“烟火气”到“悬浮”的差距。
在郭宝昌编导的电视剧《大宅门》中,每个角色都并非十全十美,但却真实可爱。剧情段落也常常趣味十足。以白景琦的大儿媳妇为例,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不外乎“这事儿不赖我,这事儿真不赖我!”第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搞笑意味十足,回看却不免深思这活在“大宅门”里的女人,究竟是被“诬赖”过什么?
口碑上乘的《父母爱情》讲述的是青岛某海岛上一个军民结合的家庭故事,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海军军官与资本家小姐的爱情故事,历经风波却也琐碎如寻常人家。从生活习惯差异巨大到“两个世界”的主人翁的互相磨合,到柴米油盐间姑嫂、邻里间的关系磨合与相处,这个海军家庭从最初二人世界的建立,到最终成为了一个羡煞旁人的幸福大家庭,每一个段落都让人觉得真实又幸福。
《父母爱情》
有人说,家庭剧中仿佛复刻了自己平凡生活的家人相处、邻里互动最让人有代入感;也有人说,逼真的道具、置景,甚至和家里饭桌上一样的蓝花碗、暖水瓶。拥有高口碑的家庭剧的细节处理,都能让观众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常见元素,而剧集的真实感也由此巧产生。
例如,很多家庭剧中的人物穿搭,给了观众更为实际的现实指导。从《我爱我家》中的和平(宋丹丹)和季春生(葛优)极具时代价值的“时尚穿搭”,到《都挺好》里苏明玉(姚晨)的职场穿搭,无一不是以“Z世代”为代表的“眼光独到”的观剧者们的兴趣点。
以现实主义为内核的家庭正剧一直常伴荧屏,但与此同时,“狗血婆妈剧”亦从未缺席。
“吐槽”“鬼畜”“混剪”等“Z世代”手里的玩法,给那些狗血婆妈剧或令人咂舌的桥段,赋予了更与时俱进的新看点。
“何书桓是个渣男啊!”这是不少“Z世代”在长大成人之后,拥有的新感悟。复看自己年幼时的热门言情剧,才发觉这就是一部因为“黑豹子”集邮式抢婚,衍生而来的家庭伦理大戏。
《情深深雨濛濛》剧照
“小时候觉得依萍特矫情,如萍善良又大度,结果啊,现在一看,依萍的‘三观’还是很正的,反倒是如萍,根本就是‘初代圣母’啊。”90后的楠楠对《情深深雨濛濛》情有独钟,小时候她拿来当言情剧看,长大了当它是家庭伦理剧,甚至,还能拿着那个时代的上海经济状况,对比得出尓豪女友其实才是那个时代的白富美......
“你知道吗,尓豪其实是个挺好的哥哥,从很多次他和依萍之间的交流都能看出来。而且,他要比他爸思想先进、比他妈有担当......在这么个原生家庭长成这样,你知道他有多不容易吗?”楠楠的看剧视角在“Z时代”里算不上刁钻,毕竟,这群年轻人普遍具备着能把狗血剧里的一地鸡毛看得津津有味的技能。
虽然,家庭剧在“Z世代”较为聚集的B站的总体热度不高,但家庭伦理大戏一直都能引发中国观众的关注。据统计,电视剧《回家的诱惑》(共计两部,下部名为《回家的欲望》),于2011年2月在湖南卫视首轮播放的收视率,创下了该台至今除《还珠格格》外最高的收视纪录。
“寻仇觅恨”的凡人。入木三分的演绎
故事是一方面,演员的演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大看点。例如,《父母爱情》里的小姑子江德花的扮演者和《知否》中“大娘子”的扮演者,均为演员刘琳。但在江德花出场几集之后,仍有网友在弹幕上惊呼“哎呀,我刚认出来,这是大娘子啊!”
刘琳所饰演的从乡下来的小姑子,真实又生活化,前期让人“嫌弃”不已,后期却让人心疼。这样一个丰满的角色,就在剧本和演员演技到位的双重加持下,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
《父母爱情》剧照
近几年,总有一些意欲将演员“演技”丢到舞台上的节目出现。但演员的演技应该有多种可能,不应该仅凭张牙舞爪的夸张表情或情绪的极端外放就被奉为“有演技”。在家庭剧中,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越生活化的表现反而能自带“亲切感”。
与此同时,编剧们笔下塑造的角色,如何真实呈现平凡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家庭剧成功的重要基石。“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一部中国的《请回答1988》。”不少编剧会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先树立一个目标,而近40万人在豆瓣标记“看过”并评分的韩剧《请回答1988》,早已成为了编剧们口中的标杆。
家庭剧的人物塑造要前后统一,即便是亟待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也万万不可改编角色设置——前后人设不一带来的割裂感,是引发观众反感的重要因素。毕竟,家庭剧的核心看点还是一个又一个平常人。虽然说“凡人”都是善于给自己徒增烦恼、找麻烦的,但戏剧冲突的设置仍要有基本原则。
有人评价,《大宅门》中跟照片结婚的白玉婷被塑造失真了,但郭宝昌曾在采访中说过这个人物原型为他的“十二姑”。也许是这一艺术创作是建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这位“迷妹始祖”也在蒋雯丽的演绎下极具感染力。
《大宅门》剧照
曾有年轻一代偶像演员跟媒体直言,像自己一样“活在镜头”下的偶像们没有时间感受生活,自然也就没有生活的经验而言,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将人物塑造更加“生活化”实在是个难事。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烟火气”的演员们,无论是锅台边手脚麻利的做一餐饭,还是吃吃喝喝时“吧唧”嘴的声响,都让人觉得荧屏上呈现出来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美却空洞的灵魂。
甚至,演员的演技有了,连狗血剧也可以变“好看”。
在B站,《回家的诱惑》在家庭剧中的追剧人数较多,更不乏与《回家的诱惑》相关的剪辑作品。虽然剧情设置十分狗血,但彼时中国话还说不顺的韩国女孩秋瓷炫、一口粤语的李彩桦,以及还未发福的凌潇肃等人的演技,都获得了网友的一致认可。
讲来讲去都是家长里短邻里邻外的家庭剧,并非是“Z世代”们最热衷的剧集品类。但也总有一些“拔尖”的作品,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宠幸”。从故事、角色的最初设置,到后续的服饰、置景,再到演员们极具生活化的演绎......都可以成为激发观众关注的点。毕竟,“Z世代”也是千千万万个观众中的一部分。
而真正的优质剧集,又有谁不爱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