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基本上是严肃的话题。但今天要说的是“八卦”事件,当然,这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主流”,教科书书是不会告诉你的。别看是“八卦”事件,有的还被编入了正史。
01秦始皇12个月出生
这是典型的历史八卦事件。用现在科学的观点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翻译下:吕不韦在邯郸选取了一个美貌且舞技很好的女子一起同居,知道她怀了孕。有一天,子楚去吕不韦家喝酒,看到这个女 子后很喜欢,于是就站起来向吕不韦敬酒,并请求他把这个女 子给他。吕不韦刚听了之后很生气,但是想了想,自己为了子楚 已经把家产都快用光了,现在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个女子做诱饵?于是就将这个女子送给了子楚。这个女子将自己已经怀孕 的事实隐瞒了,十二个月之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因此 子楚将这个女子立为夫人。
秦始皇
用现在狗仔队的报道是这样的:
奇文共赏!爆炸性新闻!
历史八卦报讯 嬴异人的老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据悉,嬴异人的老婆原来是吕不韦的家里跳舞的,嬴异人在吕不韦家做客时看上了赵姬,这真是天赐良缘。另据本报记者通过吕不韦家的官家获得独家消息,嬴异人的老婆赵姬曾经和吕不韦的关系不清楚,而其怀孕了12个月才生下孩子。其中隐情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这一事件。
其实,这事没法追究,就像现在的狗仔队写的文章,莫能两可。你说有,谁看见了当时的情况?你说没有,《史记》是正史,为什么将这件事记载下来呢?当然,有种可能:给秦始皇泼脏水,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其王位来路不正,这是历史上常见的抹黑人的方式。等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把这种八卦的消息写了进去。
02清朝雍正帝被吕四娘刺杀而死
这个就是街头讲评书的水平。要说原因,还是历史官员不负责,或者确有难处,记载不详细。据雍正的《起居注》记载的:雍正帝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时候,感觉身体有点不适,但仍可以,召见臣工。到了二十二日的时候,雍正没有再召见臣工,皇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以防不测。到了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的时候雍正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宫中传出急诏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觐见。结果到了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的时候,雍正帝就龙驭上宾了。官方史书确实未言明雍正到底是患了什么疾病而死,这给后世流传其死于吕四娘刺杀提供了空间。其实,这种说法也就是小说演义的水平,不足为信。传说吕留良一族因为文字狱惨遭雍正皇帝族诛之后,吕的女儿四娘被吕家的一个贴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从此隐姓埋名,寻机为父祖报仇雪恨。后来,吕四娘遇到了武艺高超的独臂神尼。在她的精心指导之下,吕四娘成为一名武艺高超的剑客。为了能够为家人报仇雪恨,吕四娘潜入京师。经过一番秘密的考察和打听,吕四娘终于弄清了雍正皇帝的行动规律。有一天,她得到密报说,雍正今晚要在圆明园过夜,圆明园防守比较松懈,吕四娘便飞檐走壁,跃入圆明园,找到了正在龙床之上熟睡得雍正皇帝,一剑就砍掉了他的脑袋。
清雍正帝
其实,至少有两点说明其不可信:其一,吕案发生后,他的家人都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根本不可能有人漏网。其二,圆明园在皇帝在的时候,防守极为森严。吕四娘根本不可能穿过昼夜的巡逻的卫兵,轻易地就进入寝宫,刺杀皇帝。
古代要是有狗仔队,不知又要留下什么新闻了。
03清朝皇帝同治死于梅毒
关于这个八卦事件,估计起源是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加上一些低层次的文人的道听途说,结果是这样的:
爆炸性新闻!皇帝殡天,原因成迷!
历史八卦报讯 不久前,皇帝殡天,关于原因皇宫没有给出确切说法。本报记者从宫中不愿透露身份的人出获悉,皇帝此前生活不检点,据悉,其与其母慈禧太后不睦,两人关系紧张。慈禧经常干预儿子和儿媳妇的平日生活,同治无法与心爱的皇后恩爱,也无法在一起过上平静的生活。于是皇帝经常出宫喝花酒嫖妓。最后,患上了梅毒,不知身亡。
清同治帝
关于同治皇帝的死亡,丰富的清宫档案给出了结论:同治帝从发病到死亡一共37天。这期间的病历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作假。通过病历,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同治帝死于天花。还有个佐证《翁同龢日记》:十月二十一日:西苑着凉;十月三十日:今日发疹。十一月初二日:闻传蟒袍补褂,圣躬有天花之喜。十一月初八日,翁同龢见到皇帝,“花极稠密”;十一月初九日,翁同龢再次亲见皇帝,“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泡饱满”。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这些记载也说明同治皇帝得的是天话。
那这个八卦的来源是什么呢?太监和宫女们和可能是消息的来源,他们听到一些消息后,经过加工,传到宫外,接着一些没有机会接触到皇帝的文人,加以演义加工,就成了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比如,如《清史演义》第七十九回云:“同治帝一意寻花问柳……受了淫毒”,《清宫历史演义》卷十二第九十六回亦称:“穆宗(同治帝)一向在外胡闹不已,早就沾染了淫毒”。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这种耳形和额头,一生富贵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