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中国最贵的股票“贵州茅台600519”也上演资本大逃亡了,10月29日一天蒸发市值近800亿,创造了公司上市17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10月30日开盘再大跌7%,继续在绿色阵营中挣扎。而当资本们都在讨论这只超级白马股为何一泻千里时,小编想到的是白马股背后的缔造者,堪称中国一代“酒神”的茅台缔造者季克良。
为什么称他为酒神,不止是因为他在供职茅台的47年里,喝掉了两吨茅台酒,而是因为他曾经只需要用鼻子闻一闻,就能快速分辨出所有茅台酒的香型、年份和酒精度,被业界称为“最贵的鼻子”,正是他对酒苛求的态度,赋予了茅台新的生命,把一个年亏损84万的小酒厂,变成了如今年利润近400亿的中国白酒巨头,他用半生的努力,换来了“贵州茅台600519”今年1月最高触及的10000亿的市值。
大家都认为是他成就了茅台,还尊之为茅台“教父”,但季克良却始终觉得是茅台成就了他。
一代酒神如何逆转乾坤时间回退到1964年,那时的茅台酒厂年产量只有220吨,什么概念呢,如果按照现在的1斤茅台装一瓶,一年只能生产44万瓶酒,只是如今年产量的5%。更要命的事,不仅产量少,还亏钱,当年就亏损了84万。而那年刚满25岁的季克良,就是在这时从一个大学毕业生成为了茅台酒厂的调酒员。
季克良与茅台的缘分,源于周恩来总理对于茅台酒的关怀,本来茅台酒自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与军队结下不解之缘后,就一直备受推崇,然而在1963年的中国白酒评比大赛上,茅台却只获得了第五名,于是对于茅台酒质量的提升被提到了政治高度,当时从全国调配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茅台酒厂,季克良作为江南大学食品发酵专业的高材生,就这样从无锡进入了贵州大山深处的茅台镇。
刚进入茅台酒厂两年,季克良就对茅台酒的酿造和勾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在两年后从学术的角度发布一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文章,这篇文章第一次用科学的理论系统的解读了茅台酒,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白酒“香型”的概念,在白酒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季克良也就此成为了酒厂培养的重点,但是他真正融入茅台要感谢文革中的三年苦工生涯。
文革一开始,季克良就被当成臭老九下放到了酿酒车间,和普通工人一起干体力活,三年里,他干遍了茅台酒酿制的每个工序和步骤,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正是这几年的摸索,季克良实现了书本理论和酿酒实践的完美结合,原本以前茅台酒口口相传的酿造工艺,被他后来总结成了一条条科学的生产定律,同时他品酒的方式也从用口尝变成了用鼻子闻,酒神技能练成。
三年下放之后,季克良由于工作的出色表现,逐渐得到了提升,很快从一个基层工人提升成了副厂长。1978年对于茅台酒长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年份,因为那一年,茅台酒厂实现了自1951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盈利,茅台酒也重新回到了第一的位置。
中国有句话叫烟酒不分家,同一时间,就在离茅台镇不远的云南省玉溪市,一代“烟王”褚时健也刚到玉溪卷烟厂任厂长,于是云烟贵酒开始各自在自己的路上书写辉煌。
1983年,季克良第一次被任命为茅台酒厂厂长,但是技术出身的季克良却更愿意去酿酒,于是1985年他就辞去厂长职务,只做茅台酒厂的总工程师,一心一意的研究茅台酒的酿造和勾兑。在他任总工程师的10多年里,中国无数酒企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在他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工资的年代里,对方开出的条件是一套别墅和5万的年薪,但季克良已经离不开茅台了,只有每天闻着浓浓的酱香他才能感受到真实的存在。
同样的时间里,褚时健带着玉溪卷烟厂,从濒临破产到全国第一,红塔山不仅成为了行业第一品牌,红塔集团更是承担起了当时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遗憾的是,褚时健的命运在1995年发生了反转,而他在1998年就离开了烟草行业,而季克良则开启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高峰。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再加上当年在山西朔州爆发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毒酒事件,中国白酒业遭受了巨大的市场冲击,白酒企业大量库存积压,以茅台为首的酱香酒系也未能幸免,市面上严重滞销。就在这一年,本来即将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季克良,以60岁的年纪再次临危受命,成为了茅台的一把手。
季克良除了重抓质量,同时带领高管团队,分赴全国10多个城市的商场一线督战,亲自给用户宣传,亲自给消费者讲解,当年实现了4亿元的利税,库存被销售一空,茅台度过了难关。2001年,季克良带领贵州茅台登陆A股,当年就成了为数不多的百元股之一。而此时的褚时健已经和老板在云南哀牢山下二次创业种起了橙子。
如今贵州茅台已经成了A股市场最贵的股票,而季克良,在2011年就已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卸任了贵州茅台董事长。但他仍然以名誉董事长的身份,时刻关注着茅台的一举一动,每天工人们仍然能看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准时出现在酿酒车间,继续演绎着他与茅台之间的故事。2012年,季克良被授予了“终身成就奖”,他完全受得起这个白酒界的最高荣誉,他确实把一生都给了他钟爱的事业。
而这一年,褚时健的橙子以励志的故事和独特的口味风靡全国。一直以来,或许两个教父级的人物早已神交已久,但一直未能见面,直到2016年,在历史的安排下,两颗璀璨的星星终于在云南玉溪实现了交汇,什么叫惺惺相惜,什么叫相见恨晚,都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个定格的日子足以载入中国烟酒界的史册。
2018年8月,80岁的季克良卸任了名誉董事长、技术顾问等所有职务,在离开茅台的那一刻,季克良仍然表示,随时会在茅台需要时帮助公司。一句简单的话语背后,隐藏着一个耄耋老人的不舍,在他沧桑的脸上,写满了过往的辉煌。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