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中国古籍记载,在尧舜时期便有了围棋的雏形,后来经过朝代更替与演变到了汉朝逐渐盛行起来,等到了唐朝,宫廷还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职位名曰”棋待诏” 主要是陪皇亲国戚们下棋娱乐,并进行教学和组织比赛。由于得到皇家贵族的喜爱,所以围棋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时间下棋对弈与弹琴 写诗 绘画都成为高雅的风尚。
盛唐时期的中国,国运昌隆,百姓安居乐业,中华文明远播海内外,围棋也随之广为传播,尤其在东亚地区。当时日本每年都有遣唐使,把中国当做老师,虚心向中国学习各方面知识。由此围棋也传入了日本,并逐步流传开来生根发芽,日本的围棋水平也随着中日交流的加深逐步提高。在唐宣宗主政时期,某年随遣唐使而来的一位日本国王子就随身携带了用上等玉石雕琢而成的棋子和精美的棋局。唐宣宗也设宴款待了日本王子一行,在熟知王子擅长围棋后便指定唐朝的一流棋手顾师言与之对弈,没想到这位日本王子棋艺也算高强,双方下了三十三招后不分胜负,于是顾师言便使出一个绝招叫”镇神头”的招式,将其打败。后来画家也以此故事画了一幅画名叫《三十三镇神头画》 由此看来日本的围棋水平进步确实很大。
等到了日本明治维系以后,日本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了中国,围棋水平同样也超越了中国,同时日本也对旧的围棋规则加以改进,并进化成现代段位制。
在中国北洋时期有一位”北洋之虎”称号的段祺瑞就是一位围棋爱好者,颇有围棋功底,同时府内也养了多名围棋高手,每月花在围棋上的钱就有千元之多。当时段祺瑞任保定任陆军学堂总办,闲暇时常常与人下围棋打发时间,有时候与保定的日本侨民也下上几局并屡屡获胜,久而久之便有些沾沾自喜,在保定地面上看来围棋水平最高非我莫属。
突然有一日来了一位日本浪人,说要会会中国的棋手,一个无名小辈段祺瑞岂能放在心上,但是与他对局之后段祺瑞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后被日本浪人轻松取胜,段祺瑞不甘心,把自己手下的围棋高手都找来跟他过招,替她挽回颜面,结果手下也不争气,全都做了对方的手下败将。段祺瑞大惊失色,再了解到对方名叫高部道平,是日本的一个四段选手。段祺瑞岂能咽下这口恶气,于是在南京又摆开擂台,让南方的棋手再与南部道平大战300回合,结果同样令人沮丧,南方棋手尽数败北。
一个日本围棋四段由此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横行霸道,并强行将中国的围棋规则进行了改变,给围棋起源地的中国棋手蒙上了耻辱,此乃中国围棋界奇耻大辱。而这位南部道平四段虽说在中国无敌手,但是在日本只能算个中级选手,真正的大神是一个叫本因坊秀哉的人,这个时候才知道中日间的围棋差距是多么的大了。
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也将正式登场了。1914年吴清源出生在福州,后来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其父曾经在日本留学,也是围棋爱好者,回国后在政府工作。一些父亲带回家的围棋书刊成了吴清源的启蒙读物,由于父亲的熏陶和鼓励,再加上天生对围棋有着独到见解,并不断进行研究致使吴清源的棋艺大幅长进,终于在11岁时被引荐给段祺瑞,段祺瑞在与之对弈之后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便将吴清源收留府中每月资助100大洋。在段府终日与其他高手切磋,也使吴清泉名声逐步远播。
后来由于段祺瑞下台,吴清源没了资助便到各处打比赛,也时常到日本人开办的棋馆,一来可以赚点生活费,二来还可以以棋会友,加快自己围棋水平的提高。在与日本围棋选手比赛时常取胜,这就引起了日本围棋界的注意,小小年纪若加以指导日后成就不可限量。终于在1928年,吴清源远赴东洋,进行留学。当时的日本围棋界大神本因坊秀哉亲自迎接,同时日本棋院每月发给吴清源200日元作为生活之用。在段位赛中接连战胜多名日本棋手,最终被授予三段段位。而在与本因坊秀哉的对局中直到第160手才分出胜负,吴清源两目惜败。不过具吴清源晚年回忆录时记载,其实吴清源是有机会赢得,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输了好。
自此以后吴清源势不可挡,后来吴清源在日本以十番棋打擂台,迎接日本最强手的挑战,最终将所有对手击败,由此开启了围棋吴清源时代。并被正式评为昭和”棋圣” 在日本的最初八年吴清源一直是中国国籍,后来由于中日战争的深入发展,不得已加入了日本国籍。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依旧是中国心,吴清源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在以后的围棋交流中也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950年被日本棋院授予最高段位九段。1961年由于遭遇了车祸之后又患上肺结核,便退出了各项比赛而专注于围棋研究和培养新人,独创了许多吴清源定式。收的徒弟中就有两位杰出的中国棋手林海峰与芮廼伟
2014年吴清源病逝于日本享年100岁,2017年骨灰正式归葬于中国福州,他的出生地。
2015年,已故围棋大师吴清源成为了第12届日本围棋殿堂的入选者,以此致敬这位围棋界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