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林徽因 要吃多少苦才能成为一个建筑师?

林徽因 要吃多少苦才能成为一个建筑师?

阅读量:3808808 2019-10-26



 - 置 爱 故 事 - 
 -画 

今天讲讲“建筑师林徽因”的故事
『本文授权转载自山河小岁月(ID:shxsy2015),山河小岁月由李舒主理,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追求一点无用,在这个处处谈论有用的世界。主聊八卦,有时夹带私货。』

娱乐圈的明星们最爱锦上添花立学霸人设,翟天临殷鉴不远,江一燕女士又处在了风口浪尖。
不知道来龙去脉的见下图。
因为我有一些建筑设计师的朋友,所以这条消息这几日被持续刷屏。我小规模问了几位,怒气主要是在:
1、 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权威性的奖项(虽然叫美国建筑大师奖,实际上是一个伊朗人在美国创立的,2017年开始颁奖)2、 江一燕去拿奖是不合理的。因为她只是作为业主,最多算是参与了这个项目。但参与=设计吗?
其中2似乎是关键点,一位建筑师朋友甚至说:“江一燕去领这个奖,是对所有建筑师工程师结构师等全体建筑专业同仁的侮辱。”因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真的不是去趟西班牙学习个高迪建筑漂漂亮亮领个奖这么简单的。建筑学这件事,需要非常深厚的基本功,纯靠业余爱好,连门都摸不进来。
这一点,画图纸画到头秃的建筑系同学们不能答应,在工地吃灰的从业者们不能答应,连我们历史爱好者们都不能答应,因为——
你当我们林徽因同学是不存在的吗?我曾经去过八宝山看林徽因的墓碑,墓在十年浩劫曾遭到毁坏,现在这个是修复过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汉白玉花圈浮雕,那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样品,在那上面,只有一行简单的黑字:
建筑师林徽因墓。
原字已经在浩劫中被红卫兵凿掉了,是梁思成的手笔。
在生命的最后,这个曾经在民国文坛激起各种涟漪的女子,最想要被盖棺论定的,不是诗人,不是作家,不是国徽的设计者,而是“建筑师”。为了这个称号,她奋斗了一生。

1920年春天,16岁的林徽因收到了父亲林长民的一封信。信里,父亲说,要带着她一起去欧洲:“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看着很牛是不是?但实际上呢,不陪着爹地外出见客的日子,林徽因的生活是在家和女房东一起摇缝纫机。一摇,把未来理想摇出来了。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堂弟林宣回忆:“女房东没有出嫁,是上了年纪的处女,一个建筑师。她很喜欢林徽因。林徽因常常替她描图,就喜爱上建筑。当时竟想留在英国不肯回国。林长民答应将来再送她出国学建筑,才回来的。”
这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林徽因在之后的岁月里,哪怕深陷于摩摩和思成的追求之中,建筑学还是她念念不忘之事情。
当时梁思成从清华学堂毕业,梁启超和林长民都觉得送两人去美国留学是最好选择:边学边恋爱。对于未来专业,梁思成还有点懵懂,林徽因则保持坚定。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梁思成
从此,建筑学成为小两口共同的事业,甚至可以说,也是林和梁感情沟通的基石。但是,当梁思成如愿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的时候,林徽因却读美术系。这是因为宾大美术学院招生政策上明确规定“音乐与美术课程是同时对男生与女生开放的。建筑学课程只允许男生入读”(王贵祥:《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因为“宾大在1870年开始设立建筑学课程之始,就允许妇女选修建筑学课程,但却不允许她们进入人体写生室”,而要获得宾大建筑学学位,人体写生课程是必修课。
不过,林徽因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成功转系,1926年9月开始,她成为建筑系的“设计指导教师”及“建筑设计(教学)事务助理”。下图是宾大建筑系请林徽因作建筑设计指导老师的聘帖——她显然是个优等生,保存于宾大档案馆的一篇报纸上这样表扬林徽因:“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当它同其它三十到四十张习题一起挂在巨大的判分室的墙上时,将会获得很高的奖赏。这样说并非捕风捉影,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是偶尔得第二。”

尽管有小道消息称,林徽因在学校期间的作业,身为男朋友的梁思成是帮了忙的。但梁再冰曾经记述过这样一件事:“我记得妈妈曾经说过:有一次,他们的作业是设计一张圣诞卡,妈妈有一个比较新颖的灵感,爹爹也颇为赞赏,但认为此卡必须由他来画出,才能尽善尽美。妈妈不同意,她说同学们都认得他俩的画图风格,爹爹如代她画,别人一看就知道“枪手”是谁。但爹爹仍坚持由他来画,为此两人吵了一架。”
退一万步说,即使这是真的,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毕竟,如果你男朋友画出来的图是这样的,而他又那么热烈的要帮你,emmm,可能我真的不会拒绝的:更何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绝不仅仅是写作业这么简单。
我们接下来看看林徽因走出校园之后的建筑师生涯。

1932年,年仅28岁的林徽因在学术界首次登场,在3月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一期上,林徽因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同一期上,还有梁思成的第一篇建筑史论文《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看上去,梁思成的比较具体,林徽因的比较宏观。看内容,也似乎是梁思成的更厉害,因为他对伯希和《敦煌图录》显示的建筑平面配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建筑图像作了分类研究。而林徽因的研究,看上去更像是对于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的一次介绍和回顾。梁思成手书读书笔记
其实不然。
因为在当时,中国是没有所谓建筑学的。能拿得出手的所谓建筑学著作,要回溯到宋代的《营造法式》。正如林徽因所说,在当时,世界上对于中国建筑的看法是非常粗暴的:“后代的中国建筑,即达到结构和艺术上极复杂精美的程度,外表却仍呈现出一种单纯简朴的气象,一般人常误会中国建筑根本简陋无甚发展,较诸别系建筑低劣幼稚。”日本学者虽然研究中国建筑,但因为不懂中国“文法”,对于中国建筑的年代只能通过碑刻和与日本建筑的比对来进行。要创立中国本国的建筑学,在林徽因和梁思成面前的是一片空白。他们想要致力于寻找中国建筑的“文法”,单靠对于宋朝的《营造法式》和清朝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进行文字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的实例测绘资料,才能最终破解“天书”,书写属于中国建筑自有而又被国际认可的“文法”。
我相信,正是从这篇论文开始,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用自己的脚步一寸一寸建设中国建筑的地基。这篇论文还在无形中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坛,实际上,这篇文章是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小礼堂为外国使节讲演中国建筑的文稿,当日,徐志摩正是为了听这场演讲,才从上海赶赴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1932年到1937年,整整五年间,梁思成和林徽因带着营造学社成员们走过137个县市,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留下的一张张林徽因的考察照片中,我们看到的小徽徽模范式的穿衣品味,是直男思成浓烈的爱(再次嫉妒建筑系专业丈夫的拍照水平),我们看不到的是照片背后的艰辛和困难。1932年4月,第一次野外古建考察是蓟县调查独乐寺,林徽因当时有孕在身,她在书信里说:“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此时她还怀着身孕
做考察,要测绘画图,以应县木塔为例,十层塔就要量十层测平面,再量断面。画下来之后,用尺子去量,一点一点地量,一节一节地量,比如斗拱是木结构,一点点小木头拼起来,所以对尺寸要求就很细。梁思成早年出过车祸,行动不便,还穿着固定支撑的铁背心,林徽因就自告奋勇爬上爬下进行测绘,因为这,金岳霖戏称他们为“梁上君子”。
1937年6月,他们骑着骡马经过陡峻迂回的山路,长途跋涉来到五台县,夕阳照耀下的佛光寺大殿内,古老的建筑如同一座代破解的密码。林徽因在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中所画的赴山西考察的路线图
一个角落,一座中年女子的塑像安详端坐,庙里的老僧说,这女子的塑像是武则天。不过,远视眼林徽因却发现,大殿梁上有一排不清晰毛笔字,顺着木梯爬上去看,上面写着“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的字样,这个有着蒙娜丽莎式的微笑的女子,不是武则天,而是寺庙捐助者宁公遇夫人——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一座现存的中国唐代寺庙。1937年梁思成在佛光寺(左)1937年林徽因在佛光寺(右) 
你以为这样的探索浪漫而又有趣,请看当事人爬上大殿屋檐下阁楼里的记录:“里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它们群集在脊檩周围,像是涂了一层厚厚的鱼子酱。我们所站的天花板上面,是一层厚厚的尘土,并且到处散布着蝙蝠的尸体。在完全黑暗和恶臭之中,我们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个小时。当我们最后从屋檐下出来时,发现背包里竟有数百只臭虫。”徽因身手真是敏捷
佛光寺的发现,破除了之前日本学者所说的“中国无存世之唐代建筑”的观点。林徽因和梁思成此时的工作,还和当时的战况相关。1932年6月14日,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便可见一斑:思成又跑路去,这次又是一个宋初木建——在宝坻县——比蓟州独乐寺或能更早。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关注关心,我们单等他的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时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梁思成坐在斗拱上
而野外勘测,只不过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勘测归来,林梁夫妇要写报告,论述成文。这时候,林徽因便成了主角。在以梁林共同署名的论文里,我们很容易分辨出林徽因的痕迹:“顽石会不会点头,我们不敢有所争辩,那问题怕要牵涉到物理学者,但经过大匠之手泽,年代之磋磨,有一些石头的确是会蕴含生气的。” 夏铸九先生曾有评价:“林徽音的建筑史写作,文字动人,使得一种技术性的写作,也满了热情,以带有深情之语句,肯定的口气,鼓舞读者之感情。”1954年元月,在油印本《中国建筑史》的前言里,梁思成说:“这部稿子是一部集体劳动的果实……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的校阅补充”
这样密集的工作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便是林徽因的身体。

她上课的时候,喉咙呼噜呼噜地响,夹杂几声咳嗽。但话依旧说得又快又急……说得太多了,先生会累得喘息一会,半闭着眼睛,但右手还是举着,做出要留我的姿势。——陈志华《爱美·审美·创造美》
战争和工作毁了林徽因。1939年天津发大水,天津银行被淹,梁思成夫妇存在那里的建筑资料几乎全部被毁,听到这个消息,林徽因忍不住大哭一场。但哭完,他们请来当地的木匠,做了几张原始的白木头绘画桌,摊开他们手头现有的资料,开始重新整理总结他们战前的调查结果,同时撰写《中国建筑史》。费慰梅见证了这时的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她看见梁思成在菜籽油灯下工作,颈椎灰质化病变常常折磨得他抬不起头来,他身穿马甲,下巴支在一个花瓶上,伏案作图,为的是利用花瓶这一支点,承受头部的重量,减轻背脊的重负,画图时不断调节花瓶的位置,其艰难可以想象。而林徽因则病卧在床上,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籍,为书稿作种种补充、修改、润色。她时常大口大口咳血,可见了人,仍旧要逞强微笑。1941年春节,林徽因的肺结核复发,连续几个星期高烧到40摄氏度不退,夜间盗汗不止。当时的李庄,医疗条件极差,没有抗生素类药物,更没有肺病特效药。梁再冰早上起床时,常常看到林徽因床边挂着许多被汗湿透了的毛巾。
1941年的这场肺病,彻底了夺走她的健康——抗战胜利那一天,她连游行的力气都没有,只好坐着滑竿,和大家一起欢呼。1945年,她到重庆检查身体,医生说,她还有五年的生命——事实上,她又多活了五年。

1954年开始,由于病情恶化,加上当时所受批判造成的精神打击,林徽因终于放下了一切工作,住进了医院,每天都在病榻上咳着喘着。在她弥留之际,梁思成拉着她的手放声痛哭:“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1955年4月1日早晨6时20分,林徽因悄然离开了人世,那年,她不到51岁。

她是《中国建筑史》的撰写者之一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案设计者之一她是景泰蓝工艺的抢救者之一她是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的设计者她是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立者之一她是新月派诗人她是太太客厅的沙龙主人
可是她宁可这些都不要,她只要那个少女时代的理想,那个她奋斗了一生的称谓:
建筑师。
建筑师林徽因的设计作品有:1929年设计的锦州交通大学1934年设计的国立北京大学地质馆1935年设计的国立北京大学学生宿舍1932年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铺面改建设计……
建筑师真的不是随便就能做的。
1、 陈学勇,林徽因寻真——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中华书局2004年
2、 曲莹璞、关超等译,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
3、 成寒译,费慰梅,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中国建筑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师林徽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梁从诫,不重合的圈—梁从诫文化随笔,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
6、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7、 梁从诫,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读书1983年第2期
8、 吴良镛,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建筑创作2004年第5期
9、 祝大同,梁思成林徽因与五台佛光寺,文史月刊2002年第8期
10、 杨永生,梁思成著作中的林徽因,建筑创作2004年第5期
11、 王军,建筑师林徽因的一九三二,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10-31
12、 郭丽芬,林徽因的建筑追求缘起,炎黄春秋2018-01-04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 「山河小岁月」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合 作 及 投 稿 -请发邮件至:misszengyanbing@sina.com查看往期内容,请至置爱页面下方【置爱目录】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