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和我的矿大】赵计辉:我的矿大缘、我的砼环情

【我和我的矿大】赵计辉:我的矿大缘、我的砼环情

阅读量:3814346 2019-10-26



  赵计辉,现为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主任,土木&行政教职工党小组组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5级本科生、2009级硕士研究生和2012级博士研究生,于2015年毕业,自2009年起,加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院)团队,至今已有10年。研究领域包括:水泥基材料、建筑化学品、生态环境建筑材料和新型无机胶凝材料。
  承百年学脉,栉风沐雨,教育报国;育矿世英才,开拓进取,弦歌不辍。今年,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也将迎来自己的110岁生日。身为矿大人,我为母校自豪,并对母校致以最真诚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
       缘分,仿佛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安排。与矿大结缘,有机缘巧合、有命中注定,也有些许意外,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选择与决定是相当正确的。
作者就读的高中——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高中
  当年高考结束后,在估分后就要填报志愿,为此我精心挑选了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所“211”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在提交志愿的前一天,跟班级同学好友相互介绍自己选择学校的交谈中,好几位同学都觉得我这个志愿选的不错。到了第二天要交志愿表时,意外且惊讶地发现,我班至少有三个同学也将自己的志愿改为我所选择的那所大学。于是我临时决定更换志愿。由于时间紧,一时真不知选择哪所学校更合适,于是将志愿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由此使我与矿大(北京)深深结缘,紧密相连。
  忆往昔,在矿大的求学时光历历在目。
  十四年前,怀着青春的梦想和热情,我来到了这所百年学府,中国矿大(北京)。在这里我度过了十年的学习生活时光,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三阶段学习生涯,成为我人生成长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十年。
  记得05年刚来矿大时,正是矿大进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达标创优”的大建设与新发展阶段,校园内道路在整修、校园在绿化,学十楼、办公三号楼等在准备施工。
  如今的矿大,已实现网络全覆盖,教学硬件设施完备,实验设备齐全,不仅有了学十楼、体育馆、丰园、裕园,而且还有了沙河校区,学校的发展又好又快,真为母校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和由衷地赞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在的校园风貌
  求学期间,受益于母校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矿大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风,从大一新生开始,就会有班级集体晚自习的独特传统,以及图书馆和公共课早早去占前排座等学习风气。母校这种优良学风不仅使我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而且在我后来两次当班主任时也将这些好的做法传递给我的班级学生(包括现在的工作单位中山大学的学生们),使我所带的两个班级都取得过学期或年度无不及格的好成绩,班级学风浓厚。此外,母校很重视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实习培训等,会安排学校专业名师为同学们辅导。我在大学期间参加过高等数学竞赛,得益于学校的精细安排和指导,最终获得过两次北京市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
  除了优良的学风,矿大人“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也体现在教师的爱岗敬业、学生的勤奋好学以及行政人员的服务作风等各各个方面。
  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得益于母校一些先进独特的做法。
  在大四以前,我主要以认真刻苦学习为主,但深知自己在交流、协调及管理等其他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为此,在大四开始,我就担任毕业班班长,锻炼自己。到了硕士阶段,矿大有一个我一直认为非常独特的好做法,就是优秀硕士生可以兼职本科生班主任。当时,我有幸成为我们学院从每个系中仅优选一名研究生兼职班主任,成为矿大(北京)材料2009-2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后,自感责任重大,我时刻记着要以为人师表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辛苦,但促我成长,锻炼了自己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收获很大。
      同时,由于本科期间担任毕业班班长表现优秀,硕士期间我也被推选为硕士2009-5班班长,并竞聘成为我院研究生会主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所以,在硕士期间,我在开展课程学习和繁重的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身兼三职,班长、班主任、研究生会主席(担任两届),且到了博士阶段我仍然担任博士班班长,这些虽然很辛苦,且牺牲了大量课余和空闲时间,但是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受益终身。
作者荣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十佳优秀班主任
  如果说,在矿大求学十年,是我实现理想的起点,那么,在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简称“砼环所”)十年的时光,则是我追逐科研梦想的开始。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往往与科研团队紧密相关,而一个好的科研团队与平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底,在我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后,选择哪个导师团队成为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最终选择恩师王栋民老师团队,加入砼环所,有源于小时候梦想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王栋民老师的课程以及一次亲切地交谈。
      从小我就比较喜欢建筑,对于一些高楼大厦如何建起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建筑师。第一次认识王栋民老师,是在大三学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课堂上,王老师讲课幽默、有趣,理论联系实际,尤其经常用大量的建筑工程实例来讲解该课程所涉及的如水泥、混凝土、胶凝材料等一系列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从他的课堂上使我进一步对建筑及建筑材料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到了大四保研的时候,我就只联系了王栋民老师,电话里他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说要找个时间跟我聊一聊,等他电话通知。在这之后一个星期左右的日子里,我一直没有接到王老师的电话,看着保研的其他同学一个个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和团队,而我却没有“着落”。当然,我当时也是可以联系其他导师的,但我个人的兴趣在建筑材料方面,所以我给自己定的选择就是,要么保送本校跟王栋民老师读研究生,要么放弃保研资格,考北航研究生(航空材料也是我感兴趣的另一个方向)。这样,在焦急等待一个多星期后,我当时认为王老师应该是拒绝接收我了,选择了别的同学了,我只有放弃保研本校资格,考外校这一选择了。
  现在仍记得很清楚,做了此决定后,我立马在该周六日去中关村图书大厦购买了相关考研复习资料,并制定了严格的复习计划。到了周一我就很早地在自习室开始上自习,在认真复习三个小时左右的时候,约上午十点钟王老师来电话了,让我立马去他的研究所办公室(现在还记得是宝源公寓A2-1005室)聊一聊,并给我详细说了路线。
      原来王老师一直记着我这事,只是那段时间一直很忙(聚羧酸减水剂研发成功后,正在国内几家企业开展工业化生产应用)。在交谈中,王老师很亲切、和蔼,完全没有架子,问了许多方面的话题,除了学习外,还询问了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等,交谈的很愉快,最终王老师正式接收我成为他的准研究生。随着09年开始做本科毕业论文,我就正式进入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也就正式加入团队,开始了我在砼环所的学习科研生涯。
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
  砼环所,有着独特的宽松氛围,培养了我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砼环所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方式,进入课题组后,王栋民老师会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兴趣、志向和打算的基础上,亲自为同学建议课题研究方向,同时安排师兄师姐手把手亲自教实验操作等,形成导师与高年级研究生联合指导的独特方式。砼环所独特的宽松氛围体现在“形式松、内在紧、内涵实”。
  即一方面对学生的具体研究方向、短期科研成果和“坐班”时间不做严格限制,比较宽松,这样给予学生较大的时间支配和较小的压力,可以静下心来,发散思维,潜心钻研,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却会不定期安排高水平文献学习、文献调研和实际工程问题探讨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与技术交流会议、企业考察、与行业人士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扩展视野、主动探索与独立思考,基于实际问题导向去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我个人觉得,这就是王老师“入门、入行、精修、悟道”的研究生培养理念的体现。
王栋民教授
  最近正好有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采访我,问我在求学期间,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使我又回想起在母校及砼环所的学习科研时光,我毫不犹豫地告诉这位同学:“除了知识外,我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砼环所,提供给学生一个尽情施展个人才能的平台和舞台。
  这些年,砼环所在王栋民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壮大,目前已升级为“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院”,这主要得益于王栋民老师及砼环所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及王老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相信学生可以做好,也一定能够做好。我进入课题组后,从最初的水泥添加剂研究应用到工业固废的建材资源化利用研究,王老师都给予了充分信任,让我放手去做,并提供实验经费、实验条件、交流机会、现场调研及工业应用等一系列支持。
      利用这个好平台,我在课题研究中发挥自我,积极主动创新,包括深入全国各地调研百余家水泥企业,负责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及工业化生产应用,在全国行业大会多次作交流报告及培训等等,使我将研究课题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不仅由实际问题导向促进我的学术创新,而且加深了我对科研工作及课题意义的理解。
  由此,我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期间发表三十余篇高水平论文,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两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尤其以我在硕士期间研究课题为主的“助磨剂分子/官能团组合设计及功能型液体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当年被推荐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在砼环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使我后来荣获清华大学十佳优秀博士后等。这就是砼环所,一个让学生尽情施展个人才能的平台和舞台。
以赵计辉硕士论文为主的项目
荣获中国建材联合会(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砼环所,恩师王栋民教授,不仅在学习科研上,还在个人发展、规划及工作去向等方面给予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使我感动不已,终身受益。
赵计辉与恩师王栋民合照
摄于2010年北京延庆玉渡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在砼环所,恩师王栋民教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以其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人生规划及工作事业等方面给予真诚的建议,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至今对王老师帮助我的几个片段感动不已,铭记在心。
  在我研三那年,王老师为鼓励和动员我读博之事而操心,之后又帮我找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得知我考试通过时脸上那种激动与喜悦之情,使我十分感动,感激不尽。王老师这种宽广的胸怀和对学生的无私栽培,使我更加感动和感激,恩情无以为报。
  感谢矿大(北京),感谢砼环所,感谢恩师这十年来的栽培!祝母校开拓创新,再创辉煌,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祝砼环所砥砺奋进、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祝王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赵计辉  于广州
2019年7月8日
文  字/赵计辉
本期编辑/毛翌同
责任编辑/刘澍涛
如果喜欢,请点亮“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