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宣统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统治中国276年的清朝灭亡后,北京城内一片沸腾,街头巷尾,人们普遍沉浸在共和的喜悦中。然而,53岁的清末官员、学者梁济却突然感到彻骨的寒冷。在他看来,中国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有人或很多人为之殉,而清亡却无一人殉,这在历史上是可耻的。
从那一刻起,为覆亡的前朝自尽的念头就已经盘踞在梁济的心中。虽然,他曾对民国寄予过希望,但民国初期时局混乱、道德沦丧,始终看不到变好的迹象,让他一次次绝望。最终,死亡被梁济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他决意赴死,一是殉清,二是希望自己的死能够警醒世人,唤醒世人重建社会道德。
此后,梁济把自杀当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从1912年就开始起草遗书,陆陆续续写了7年。除了给当时的总统上书之外,他还给世人、朋友、家人共写了17封遗书。梁济十分担心他的自尽行动毫无影响,所以反反复复嘱托朋友们“临死各书,务求登报”,一定要让自己的行为有最大的社会效应。
等梁济将自己的遗言全部说尽,已到了1918年,清亡后他足足写了7年的遗书。11月7日这天早晨,梁济收拾好纸笔出门,和家人说是要去好友家小住几日。临走前,他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了一条关于一战的国际新闻,感触颇深。
于是,梁济便同已经做了北京大学哲学教师的儿子梁漱溟闲谈了几句。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提问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梁济点点头:能好就好啊!说完就离开了家。
三天后,梁济选择在自己60岁前夕,在北京积水潭投湖自尽,给世人留下一篇万言遗书《敬告世人书》。此时,距离他的六十大寿只剩下四天。梁济之死,除了给儿子梁漱溟带来极大的悲痛外,同时还留给他一个永恒命题: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做过一种回答,他认为人当然可能会犯错误,也可能走入一种下流。可是,你要怎么样才能够矫正它,让它不趋于下流、不去为恶呢?你靠什么呢?除了靠人,没有别的可靠。在一个盛行制度决定论的时代,梁漱溟固执地选择了“相信人”。所以,他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好的!
梁济的理想是“国粹莫大于伦常”,他希望中国永久地保存古风道德文化,不要因时代的进步而消亡了良知与国粹。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殉清,可实际上他是在天地巨变之际,殉了一个正在消失的古风时代。
但是,倘若梁济对未来多一点信心的话,他是不必死的。因为就在他死后不久,一战胜利了。紧接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纷纷接受了新的西方思想: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试想,梁济若是听到了这些,还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吗?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好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