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从《声入人心》到《舞蹈风暴》,艺术垂类综艺“造星”可行吗?

从《声入人心》到《舞蹈风暴》,艺术垂类综艺“造星”可行吗?

阅读量:3818047 2019-10-26



文 | 龙承菲
编辑 | 何润萱
 
去年年底,湖南卫视把人们对垂类综艺的关注引向了美声,而今年,终于轮到了舞蹈。
 
作为一档聚焦舞蹈品类的竞技综艺,《舞蹈风暴》自开播以来就一直受到关注——它的先导片微博转发超过10万,首播当晚,全国城域收视率0.64、份额5.16%,位列同时段第一。在清淡的这一季综艺里,《舞蹈风暴》算得上“开了个好头”。
 

豆瓣评分8.8
自《中国有嘻哈》带火了说唱开始,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垂直类综艺就一直受到各综艺导演的青睐。垂类综艺虽走小径,但能击破圈层,不失为一条黑马之路。此外,通过综艺将大众观众带入平时少有关注的兴趣领域,也可实现扩圈,是多方共赢。
而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发现,在说唱、街舞、电音之后,垂直类综艺的选择似乎更加“细分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曲高和寡”的艺术领域。例如最近的《舞蹈风暴》,也如前段推出了一批音乐剧演员和美声歌手的《声入人心》,他们的存在,正在证明垂类综艺正不断向上走。
 
但是,想要推出艺术领域的“偶像”并不简单,无论是节目还是选手,总要有话题跳出观众圈层,进入更广阔的大众视野,才能真正成就能带起整个行业的“偶像”。
 
这样看来,想要造星们的《舞蹈风暴》们还任重道远。
 

从专业推向市场
 
在慢综艺居多的Q3综艺下半场,这档淘汰制舞蹈竞技节目登场的姿态让人精神一振。
 
制作班底是《歌手》团队洪啸工作室,参赛选手多达50组,首轮淘汰过后只剩下36组。选手的晋级与否由作为评委的“风暴见证官”来决定——评委通过推动操纵杆的形式进行投票,获得三杆及以上的舞者才能晋级,获得两杆的舞者待定,两杆以下的只能被淘汰。
事实上,像其他小众领域一样,舞蹈演出市场也需要这么一档综艺的“注目”。
 
在毒眸往期文章《从线上到线下,《这!就是街舞》为什么没有遭遇场景不服?》中提到,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舞蹈类演出的场次、年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都要低于话剧和音乐剧演出。

《舞蹈风暴》中的选手、曾经在杨丽萍舞剧《十面埋伏》中扮演男版虞姬的胡沈员,也曾在节目中提到舞剧在国内所受的冷遇:在很多世界艺术节上,票房都是提前一个月售罄,但回到国内演出,在提前半年开始宣传的情况下,演出当天也没有太多的观众。
而想要为舞蹈演出行业注入活力,综艺节目本身必须要跳出固有的圈层,吸引更多的受众,为此,它既需要兼顾大众审美,也要保持节目原本的专业性。
《舞蹈风暴》“出圈”的野心恰恰体现在此。参赛选手除了各大院校、艺术团的舞者外,还有李子璇、王晨艺等在近年来的选秀节目中出现的“熟面孔”。节目第一期播完,“王晨艺繁华声”就登上热搜。偶像艺人的加入,让节目保持了最初的关注度和话题性。

“王晨艺繁华声”登上抖音、微博热搜
(截图源自云合数据)
从技术角度上,《舞蹈风暴》也尽力让观众“看懂”舞蹈。
360度的圆形舞台和全景摄像搭配,能够让电视观众尽量全面地欣赏舞者的表演。节目还设置了“风暴时刻”,即通过技术手段定格舞者在表演中最精彩的瞬间。“风暴时刻”为观众提供了观察更为细致的视角,也成为了评委评判的重要依据。在第三期苏海陆的中国舞《剑影》表演完毕后,“风暴时刻”中他的道具剑挥出了极具美感的剑花,沈培艺认为“风暴时刻”展现了他瞬间爆发出来的技术,推下了能让他晋级的一杆。
此外,它的舞种也足够多。在节目中,学习街舞、芭蕾、古典舞、现代舞、拉丁舞等各类舞种的舞者同台竞技,这种与往常分类细致的舞蹈比赛赛制截然不同,因此也受到了部分观众的质疑。
但这种“混搭”却一直为《舞蹈风暴》制片人洪啸所坚持,“我们是把舞蹈从专业领域推向市场的一个行为。”
 
他曾在采访中解释过这样做的原因:“我们这档节目怎样才能制造出一个真正的舞蹈偶像?我认为不是要硬把观众不喜欢的东西推出去,只能说看大众对谁的舞蹈感兴趣,对哪个人的人物魅力感兴趣,最后来综合选出一个舞蹈偶像。”
而想要创造一个舞蹈偶像,这档舞者竞技的综艺节目也不能失去专业性本身。
选手阵容基本都是从专业院校、艺术团等挑选出的专业舞者,包括拿下过舞蹈类奖项大满贯的李响、与杨洋并称“军艺双子星”的刘迦、中国体育舞蹈国家队的拉丁舞舞者庄婷和侯垚、张艺谋导演舞台剧《对话·寓言2047》的女主角胡婕等等。评委阵容中,更有担任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策划和《画卷》篇编导的编舞家沈伟、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系主任的“学院派代表”沈培艺,身为资深舞蹈电视节目制作人的扬扬,也能在大众审美和专业性之间做出平衡。
而专长并不在舞蹈领域的彭昱畅和刘宪华,在投票环节一共只分到一根推杆,只能投出一票,尽量避免了对节目整体评判标准的影响。例如第一期很有观众缘的女舞者张艺凡表演完后,得到了彭昱畅和刘宪华的一票,但两位评委还是从专业角度指出了她的不足,没有推杆让她晋级。
 

张艺凡
 
这种在同时兼顾专业和大众的处理,让《舞蹈风暴》收获了高口碑。节目播出三期以后,它的豆瓣评分仍保持在8.8分,成为同期市场中的高分综艺。第一期节目播出后,“李响古典舞”登上微博热搜,成为艺术舞蹈面向大众的第一块“敲门砖”。

李响古典舞

艺术垂类综艺的“漫漫出圈路”
 
虽然《舞蹈风暴》在同期综艺市场中占据了口碑高地,但是在三期播完之后,节目似乎就此限于“高口碑”的评价,并没能进一步出圈“吸粉”。在舞蹈风暴的官方微博下,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是第三期曾经参加过《创造101》的李子璇的街舞《起风了》,达到1235万点击,但李响、胡婕等节目中的话题选手,舞蹈视频的播放量多在一、二百万左右,其他选手的播放量则多在几万甚至以下,差距明显。
 

李子璇的街舞《起风了》达到1235万点击
《舞蹈风暴》想要打造舞蹈偶像吗?答案是肯定的。早在第一期节目中,节目似乎就借着“风暴见证官”之一的扬扬吐露了这种期待:“我想告诉所有年轻人,在你们的偶像名单里面,从此要出现舞者的名字。”
 
也不怪这个节目有造星的野心,自《中国有嘻哈》捧出了说唱明星之后,垂直类综艺的题材变得越来越广泛,他们都渴望为一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或是从自己的平台和节目中捧出新的“明星”。
在“造星”这条路上,目前成效比较明显的是《声入人心》第一季:参加节目之前,郑云龙的微博粉丝不足一万,现在已经涨至96万,他参演的音乐剧也就此变得“一票难求”;在节目中收获人气的低音歌手王晰,从今年6月开始也已经开了14场个人音乐会巡演;其他仍是学生的预备役音乐剧演员和美声歌手们,商业价值也有所提升,得到了拍杂志、接代言推广的机会。

《声入人心》选手黄子弘凡担任I Do基金宣传大使
 
或许也是因为有《声入人心》第一季打底,《舞蹈风暴》对于“造星”的期待更为直接。但是,小众艺术类综艺的题材限制,让面向大众的“偶像”并不容易诞生。《声入人心》的“美声”虽然据常听的流行乐相差较远,但至少仍在音乐范畴内,不会与大众完全远离,而对于纯由肢体表达的艺术舞蹈演出来说,要对其进行理解和欣赏,往往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
 
并且,因为跳舞本身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常年跳舞也容易带来积伤,舞蹈演员本身的“花期”比普通艺人更为短暂,节目中刘迦也提到,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其实很短。“舞蹈偶像”诞生之后能够存续几年,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同时,艺术类垂直综艺自身,也容易产生艺术性与话题性之间的取舍矛盾。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声入人心》第二季。有了第一季豆瓣9.3分的高口碑,第二季的6.0分显得有些出乎意料。这种落差的原因之一,就是节目组在剪辑侧重点上的转变。
 


“《声入人心》第一季基本就是选歌、练习、正式表演,都是围绕歌来进行的,就算是选歌合作环节,也基本是通过‘唱’来表现,但第二季有很多选人片段,而且他们选人不靠唱歌,靠演讲说服对方。”有节目观众向毒眸抱怨道节目不够纯粹了:“因为不怎么唱,第二季到节目中期了,有些选手到底唱得怎么样大家都没记住。”剪辑重点的偏差,或许是希望观众将注意力更多聚集在“选手”身上,但似乎也看低了艺术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
 
《舞蹈风暴》近期出现了同样的质疑声。在第三期节目中,获得四根推杆全票通过的王雪柔,完整的舞蹈演出在节目中被剪掉;独家15秒抢鲜版预告中表现亮眼的“纸扇书生”魏伸洋,获得了三根推杆晋级,也没有被放出完整的表演。微博上甚至有网友专门剪出了两人的cut,两人在正片中的镜头总共不超过1分钟,而未晋级的、有流量和话题的选手却在节目中占据了较大篇幅,从而引发了网友对于节目剪辑的不解和“只要流量”的质疑。而且,根据洪涛在微博回复网友评论,《舞蹈风暴》并没有制作加长版,导致很多舞者的表演并不能得到完整的呈现。
 


网友质疑评论
 
除了剪辑本身的偏重外,艺术类综艺本身的存续性也值得担忧。因为小众艺术领域本身门槛较高,能够参赛的人才并不多,在《声入人心》第二季中就出现了男低音歌手过少的问题。而相关领域的人才缺乏,会直接导致参赛选手的水平不够吸引大众。在一季综艺结束后,节目的后续生命力仍然存疑。
2012年青岛日报的报道中,就提到舞剧《画壁》在招人环节面临冷场,而“用工荒”是全国舞蹈界的普遍现象。当时的青岛演艺集团艺术总监兼歌舞剧院负责人黄港在采访中表示:“现在愿意把跳舞当做事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很多中专毕业生选择大学深造从而错过了跳舞的‘黄金时期’,因此很多剧院都面临招不到人的现状。”
 
这大概就是垂类综艺将要面对的最难的挑战之一了:如果仅停留下普通的潮流文化上,会被观众批评不思进取,但如果要向更高深的艺术领域进阶,又会迎来人才、剪辑、平衡等种种问题。
 
但难归难,好在对观众来说,他们还是有接受度的。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
据参与《舞蹈风暴》现场录制的网友说,节目播出后观众的欢呼、尖叫声普遍被批“太吵”,其实是导演要求现场观众欢呼从带给演员鼓励,但不想好心办了坏事。第二期相关镜头就有明显削减,观众的反应也做了消音处理。第三期播出后,也有观众“怒其不争”地批评节目组的剪辑,节目组是否会做出调整,还得看后面播出的节目。观众的动力,至少能成为这些新型综艺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综上,无论《舞蹈风暴》是否能爆,它需要去做的尝试,是在反馈中摸索着前进,找到“雅”与“俗”的平衡。这种探索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成为爆款本身。
 
或许,这也是所有垂直综艺未来需要的自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