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持续10天的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正式落幕。 24个荣誉奖项花落各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迷和从业者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扎堆看电影、谈电影的美好时光。 对于这场年度Party,参与其中的万达电影新媒体的四位小伙伴们同样深有体会。
在10月10日~14日的5天行程里,红毯、看片、大师班、发布会、采访等活动轮流转,尽管外面的天气在阴云、晴朗、低温与小雨中变幻不定,但内里的“热”却始终涌动。 相比于上海和北京国际电影节来说,平遥国际影展是年轻的,更是独特的。
国内先行的电影宫概念、小体量大格局的影展定位、远离都市远离喧嚣的市井气,普通观众+影迷+台前幕后电影人的共聚一堂…… 有精彩,当然也有遗憾。 比如日本名导清水崇在大师班上说有观众竟拿着《犬鸣村》首映的摄屏片段与他交流,比如贾樟柯所说的那句“我觉得电影宫稍微有点拥挤了”。
尊重版权,尊重创作者
不管怎样,已经三岁的平遥影展,魅力与潜力仍在。 而此次小万家族与平遥的“二度约会”(去年详情)也一并细细分享。
看完文章,小万真诚建议——来年,不妨跟身边爱电影的朋友们说一声,“走,去平遥”。
小城 一个国际影展遇见一座内陆小县城,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深居腹地,加上主场馆位于拥有2700多年历史的山西平遥古城内,使得平遥影展具备了古老与现代、古朴与时尚的混杂气质。
电影宫是在废弃的原平遥柴油机厂旧址上改建的,一片五十年代风格的工业厂房。散步其中,除了富有年代感的褐色砖房,你还可以看到墙面上残留的时代标语;
草地上的影人展板、超大的露天站台;
新闻中心门口的交错建筑、夜晚霓虹斑斓的电影宫入口。
电影宫外,最吸引小万的是平遥纵横捭阖的街巷与自得其乐的民风。 鳞次栉比的饭馆与客栈,明清装饰的门面,闲坐店门口的老大爷、直接架在街边的麻将桌。
避开人流密集的主街穿行于深深的小巷子里,顿时收下满满的宁静。与其咔咔拍下一张张照片,不如亲手触摸一下那石墙、木门与锈斑。
对了,不论电影宫还是街巷里都有随处可见的萌宠。如老在票证中心附近溜达和酣睡的慵懒狗狗;
南大街上拴在街边任游客挑逗的猫咪。
这样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环境,相信是国内任何一个电影节暂时不具备的。
影迷 通常来说,电影节的存在,对于专业人士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普通观众。 像戛纳电影节,基本是放给产业人的。平遥不同,这里既有创作人、媒体/产业人,也有比重不小的普通影迷和当地居民。
贾樟柯每日都会在站在门厅上迎接每一个走红毯的电影人
对外开放的红毯区是平遥影展吸引普通观众的一大利器,除了开幕日将近两个小时的红毯礼,平遥还设有“每日红毯”环节迎接每日新到的剧组。 陈冲、张译、三吉彩花、小田切让等国内外影人的登场每每引起尖叫。
有影迷的地方,就有“江湖”。 除了线上的信息互通、打听情报、抢票换票,线下的排队盛况也是让人吃惊。 小万到达平遥的第二天早上便亲眼见证了影迷们排队的疯狂。
排队无处不在(真不是在排奶茶)
由于那天是备受瞩目的张艺谋大师班讲座,小万早有心理准备,因此提前三小时便进入电影宫。
哪知,一大清早的队伍早已排出百米外,一打听,排在第一个的影迷竟然五点多就守在门口!而大师班开讲是在上午十一点。
临近九点,由于人数太多,讲座地点临时从500人大厅移至1500人的露天站台。
10月11日上午的排队大军
于是瞬时上演了一场壮观的千人狂奔,那突如其来的阵势被媒体人形容为“平遥行”。 好在,张艺谋当天状态非常好,他本人也表示感动于如此多的年轻人来听他这个老头讲。
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风云际会因此一个半小时的大师班滔滔不绝、金句频出,成为今年平遥影展第一个真正的高潮(万达电影官方微博及抖音已陆续发布精彩片段)。
晚上露天场的《犬鸣村》首映观影也是一场独特的体验。在中国,千余人露天观看一部恐怖电影,可是第一次。
小万抽到了第一排的座位,恰好清水崇导演就坐在旁边。
贾樟柯与清水崇(中)映前合影谁能想到,有一天会跟《咒怨》的导演同场看恐怖片呢?
迷影 “电影就是有魔法的,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这么多人也是被电影这个魔法所吸引,大家爱电影,所以我们就投身于它的事业当中,变成了电影人。”
这是张艺谋在大师班开场时说的话,很适合描述一种“影迷—迷影”的双向关系。 新人登场的红毯和名导坐镇的大师班上,他们都提到了自己创作的原点,那就是对电影的迷恋。 即将公映的犯罪片《追凶十九年》,年轻的编剧&导演徐翔云讲述自己对犯罪悬疑的喜爱时,特意提到《杀人回忆》《十二宫》等经典的反类型代表;
祖峰导演处女作《六欲天》的剧本出自中戏毕业生周洋,首映时她感慨道去年还只是单纯作为影迷来平遥看片,今年就带来了自己的电影作品,这种感觉很梦幻;
《六欲天》编剧周洋(左一)
拿下费穆荣誉·最佳影片的《热带雨》里,导演陈哲艺在电视画面中放入了邵氏功夫片、胡金铨武侠片的片段,那正是他对华语武侠电影传统的致敬。 拿下费穆荣誉·特别表扬和青年评审荣誉的《海面上漂过的奖杯》的导演雎安奇,同样在张艺谋大师班长长的排队队伍中。
雎安奇与获得最佳男演员的王学兵
在错过的陈冲大师班讲座中,58岁的陈冲也谈到自己之所以想做导演,正是因为当年跟随贝托鲁奇导演拍摄《末代皇帝》时被那种专业而神圣的电影氛围所感染。于是认定自己“这辈子也许不干别的了,不再逃跑了”,那是她的导演课,是她一生的激情源泉。
图源@新浪微博
其实,连平遥影展的竞赛单元和奖项的名字都是贾樟柯根据他所崇敬的影人/影片命名,比如“卧虎”“藏龙”、“费穆荣誉”、“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 影迷,迷影,从点到圈,渐渐扩散,继而影响到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这就是电影的魔力。
张艺谋大师班合影
那些排队等候着的、静静凝视与聆听着的一个个身影里,一定有人会在某一天带着作品走向台前,继续诉说着他/她当年对电影的迷恋。
遇见 电影宫的集中化设计不仅让观影及活动转场变得异常便利,也让偶遇明星与导演的几率大大提高。 小城之春影厅和新闻中心分别是首映礼和发布会的集中地,因此在这两个地方你几乎可以活捉所有前来平遥的剧组、嘉宾。
为影迷签字的清水崇导演
小田切让导演处女作《一个船夫的故事》发布会开始前,小万就跑到门口请贾樟柯导演在他的《贾想》一书的扉页签了名;
在《黑骏马》修复版放映前,小万在票证中心偶遇导演谢飞老爷子,很不好意思地打扰他老人家要了签名。
“豆瓣红人”谢飞导演
较小的1~4号放映厅虽然没“小城之春”热闹,但一不小心你就会跟明星/导演们超近距离坐在一起观影。 小万家族的伙伴们就在观看《热带雨》时偶遇了坐在后排的陈冲,在看《建筑师》时与王学兵之间仅隔一座。
《热带雨》主创陈哲艺、杨雁雁,艺术总监马可·穆勒
另外,如果在电影宫里多逛一下,可以与总是在园区里穿梭的影展艺术总监马可·穆勒先生用中文闲聊几句;与同事用手机传送文件时,意外发现藏族导演松太加(《阿拉姜色》《拉姆与贡嘎》)就坐在同一桌……
而在5天的平遥行程里,小万也相继与《少女佳禾》的05后女主角邓恩熙(《你好,之华》《无名之辈》)、《热带雨》的导演陈哲艺、《六欲天》的导演&主演祖峰以及《蕃薯浇米》的导演叶谦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
小万专访邓恩熙、祖峰、叶谦
陈哲艺的文字专访:你误会这部华语年度佳作了 已经发出,再次恭喜这位80后新加坡导演,接下来的采访内容会一一释放。 而从平遥影展中走出来的新人新作,万达电影新媒体也会继续跟进。 想起贾樟柯在电影学院求学期间曾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过一个拍摄小组,取名“青年电影实验小组”。
二十多年过去了,贾导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汾阳小子,但“青年”、“实验”、“电影”这三个词却延续到了他所创办的平遥国际影展中。
他的本意是做一个舒适、多元的小影展,追求观影的沉浸式,但不知不觉就做大了、拥挤了,这既让人高兴也让人忧虑。
那么第四届平遥影展会是什么样子?2020,我们相约再见。 附: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荣誉之夜】获奖名单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