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酒文化的主要传播群体, 帝王、文人阶层的受众散布于社会的各处, 他们爱酒、嗜酒, 大兴饮酒之风, 自古就与酒结下深缘, 成为酒文化亘古不变的使者[6];自唐早期的唐太宗、初唐四杰, 到盛唐时期武则天、唐玄宗、李白、杜甫, 再至唐朝中后期的白居易、李商隐等人, 从草圣张旭的无酒不作到怀素的每至酒酣方能一挥而就, 可谓是酒早已与文学创作融为一体, 这些人已然离不开酒的存在, 他们遍布长安城各个社会阶层, 上至官场中的官宦士大夫, 下到民间的普通百姓、田园间的山水游客, 出家道士等等, 他们谈天说地、借酒言志, 无酒不欢, 所作书画诗作流传千古, 世人传颂, 大大促进了酒文化的传播;歌妓群体的传播力量更是不可小觑, 她们的地位身份特殊, 在唐朝社会中占据着相当多的比例和重要位置, 亦大兴饮酒之风, 她们与社会各阶层群体往来密切, 唱歌饮酒, 应歌作词, 其带动的饮酒之风引发更多相关群体人对酒文化的关注, 所传颂之作亦会有利地促进酒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民间群体亦然, 他们作为社会底层的人民, 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据载, 唐朝初期, 由于实行自由开放的酒正政策, 民间酒肆众多, 对酒的需求不断增大, 消费市场一片繁荣, 他们自由创办酒业, 酿制美酒, 酒的质地愈发醇香, 种类多样, 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对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而通过文学这种可以言传, 可以记载, 可以表现的文化形式, 酒文化以其为载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乘风破浪, 不断地重复和传颂, 使很多古代的酒文化通过唐代的文学形式传递到现在, 如“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3]120-84“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3]320-24等耳熟能详的不朽诗篇, 都将古代的酒文化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仅如此, 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受众群体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首先, 从酒文化的涉及范围来看, 它的受众几乎涵盖整个国家, 几乎每一群体都拥有众多的爱酒之人, 群体分布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播的流动性, 他们极大地推动酒文化向其他各地区的传播;其次, 唐宋时期的人口流动频繁, 游学之风盛行, 加之到了唐朝中后期以后, 社会动乱不断, 百姓流离失所、各处逃难躲避战争, 民间群体的流动性由此不断增强。随着政治的动荡, 党派斗争的愈加频繁, 许多文人士大夫被连连贬谪至地方诸郡诸县, 后遇连年战事, 社会更加动荡, 使得众多人不得不离家外逃,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8];再则, 随着社会群体的变迁, 歌妓的生活环境亦发生了变化, 其依赖于这些社会群体的存在, 与文人等群体联系紧密, 无法离开他们而独立生存, 自然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从而促进了酒文化的大面积得以传播。在这些流传后世, 被人们传诵了千百年的文学精粹中, 酒的影子如影随形, 酒的形象越发丰富与飘逸, 酒之风貌越发广泛流传。在这些创作中, 亦不乏有酒元素的出现, 将酒文化与其生活和文学创作乃至政治统治相融合, 促进了酒文化的流传久远, 传播广泛。
从唐代文学中文人墨客对于酒的衷肠之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酒已经不仅仅是酒, 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 一种精神境界, 它成为了一种象征, 一种浪漫意义。而纵观唐代文学, 不管是诗歌, 还是词、传奇小说、散文、诗话、词话等, 作为承载酒文化的媒介载体,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将酒文化升华和发展, 并在泱泱中华大地上绵延了千百年,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精神和生活,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
当然想快速初稿,应急导师的童鞋可以随时联系我~VX:13349829086 Q:78671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