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出土于湖北随州,鼎、簋、盨、壶、甗、霝等器同现,世所罕见。今年8月23日从日本回归。)
鸦片战争之后苍桑百年,国运衰微、山河破碎,国宝遗失、流散海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运荣昌,文物回归。一段文物失而复得的故事,就是国家由弱而强的时代记忆;一条文物重回故土的道路,就是重拾民心重树自信的历史演进。
走进国博回归文物展,有一份感叹,也多一份振奋。
(周恩来总理对回购中秋、伯远帖的批示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周总理亲自关心下,专门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借助香港连贯中西的区位优势和世界文物交易中心的特殊地位,重点抢救大陆撤港古董商带走的大量文物。在国家初定、国力维艰之时,党和政府多次拔出十分宝贵的黄金、外汇,主导国宝玉珠还椟。这次公开展出的“三希堂”珍品之一的东晋王珣《伯远帖》、中国存世最早的纸本设色画唐代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宋徽宗《祥龙石图》就是这一时期归国的国宝。
(东晋王珣的《伯远帖》复制品,真品不允许照像,每人参观只有1分钟,得见一眼,已是幸事。传世东晋真迹能够确定的只有此帖和陆机的《平复帖》,《平复帖》是由张伯驹先生卖房筹款购得,并赠还国家)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复制品,真品不允许照像,每人参观只有1分钟。)
这些文物,渡尽劫波,多已残破不堪,《五牛图》仅牛身上破损虫蛀多达百处,已然面貌全非。后经孙承枝等大师修复,才能重现真容。千年传世字画保存,不同于金石之器,极为娇贵,平时处于库存休眠状态,这次能够公展,二十年一遇不为夸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改革开放后,我国文物回归事业迅速步入法制化轨道。在国际法、国际公约框架下,开展大量政府间双边合作,以法律手段追索外流文物。当然,只有祖国越来越强,文物返还的“中国声音”才能越来越有力,我们的权益主张才能得到支持响应。
(圆明园铜兽首)
(圆明园铜鹤)
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留给中华民族的悲痛创伤,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犁庭浩劫。圆明园、颐和园大量文物惨遭劫掠、辗转海外。1993年,英国哈丁博士无偿赠还了从颐和园掠走的清代铜鹤等文物。这与圆明园铜兽首一样,对民族情感的抚慰,远大于文物本身的价值。
(龙门石窟菩萨造像,从背部整体被切凿)
在那个不堪岁月里,民族文化在刀兵劫掠的同时,打着考古研究旗号的文物强盗,在祖国各地进行盗骗。最典型的就是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都经历大规模盗凿。2001年至2005年,8件北魏至盛唐的龙门石窟造像回归。残毁的石壁之上,又见法相庄严。
(唐代邓峪石塔塔身)
(五代王处直墓武士浮雕)
上世纪八、九年代,国内文物盗掘走私十分猖獗,地上地下文物由非法渠道出境。山西榆社唐代邓峪石塔塔身整体盗贩,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两尊镇墓武士浮雕被盗。我去过山西现存唐代建筑南禅寺,寺中彩绘泥塑也曾被盗走,文管人员被打伤。现在去山西,参瞻佛像,还要隔着一道铁栏。
(找出一张山西佛光寺文殊殿旧照,铁栏很碍眼。梁架上使用八字柁减柱造,殿内空间大了,但少了金柱,终究不稳固,今人只能用铁柱支撑)
(青铜虎蓥,全国能确定称为蓥的青铜器,只有3件)
经过70年不懈努力,中国政府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这些文物从颠沛流离到盛世重光,从某种意义上讲,以一个特殊角度见证了复兴伟业、强国梦圆。
(秦公铜鼎)
本次“回归之路”特展到11月17日结束,《潇湘图》《祥龙石图》真迹正在展出。参观建议于前1天16:00前官网预约,从地铁天安门东出站,走国博北门预约通道扫描身份证入馆参观,非常方便。
关注“方寸战略文化观”过往内容,请戳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