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拉链”:一条马路,地下管线十几条,马路反复开挖,浪费资源,降低道路使用寿命,也影响群众正常通行。
“空中蜘蛛网”:道路两侧甚至人行道上电杆林立,空中电线、网线、通讯线路更是错综复杂、杂乱无章、检修困难。
直埋敷设和综合管廊敷设对比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也日渐加大,但在“地上”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地下”工程建设却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中国城市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街道网式架空线的“空中蜘蛛网”非常普遍,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还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尤其是近几年大雨内涝全城“看海”、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的频发,“地下”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要解决城市地下的这些问题,需要开发地下空间,大力发展综合管廊建设是最好的办法。
观摩会现场
10月25日,中铁十二局太原综合管廊工程项目迎来自开工建设以来的第28批观摩考察团。山西省市政公用事业协会60多家会员单位、省内多家主流媒体的120余名观摩人员走进“地下城”,切身体验这条“城市生命线”中的神秘世界。
入廊通道
作为山西省首条综合管廊,太原市晋源东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是目前国内入廊管线最多(包括供水、再生水、电力、热力、通信、燃气、污水和雨水等管线)、舱室最全面、结构最复杂的一条综合管廊。
古城大街综合管廊断面图
该项目综合国内诸多城市综合管廊的优点和长处,内设雨水、污水、综合、电力、燃气等5个舱室,其中雨污水舱是全国第一个将雨污水管线入廊的管廊项目。此次管廊采用分舱设计,不同类型管道互不干涉,运营期间,无论哪种管线出现问题,技术管理人员都能快速进入并解决,避免“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式问题再现。
管廊智慧管理平台
配合综合管廊项目配建的控制中心,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心脏”,投入使用后,技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视频及数据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各舱管道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生故障,控制中心会根据收到的报警信息,第一时间调派抢修人员,该视频系统支持视频轮询显示,具有录像、回放功能,当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保存异常时的图像信息。
智能巡检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各舱室内安装的摄像头、传感器、温湿度检测仪、氧气检测仪,可对舱内温湿度、有毒有害气体等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可自动发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通过远程监控及手机捆绑软件第一时间打开智能井盖,通风缓解险情;舱内发生火情后,相应位置的灭火器可实现自动启动装置进行灭火;可燃气体探测器接入监控主机,当燃气管道舱内气体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可通过监控主机或者消防联动控制设备联动启动燃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
管廊施工工艺培训基地
施工中,建设者针对各种疑难杂症,创新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装,在管廊主体施工中采用新型塑钢模板和铝模板代替传统钢模板,装拆方便,省工省力,在华北地区同类施工中得到大力推广;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数控钢筋加工生产控制系统,实现了进料、存料、下料、加工、分类存储、配送料等一条龙的现代化钢筋加工生产配送线,该软件还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研发的综合管廊衬砌台车升降机构、衬砌台车横移机构、直角模具脱模机、一种钢筋套丝生产线、一种钢筋自动套丝系统等5项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实用新型专利,投入使用后,施工效率至少提升20%,施工成本大幅降低。
综合管廊控制中心
管廊投入运行后,所有入廊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都可以直接在综合管廊内进行,管线日常巡检、维护工作皆由运营中心统一完成,大大减少了入廊单位的工作量和维修费用。
目前,综合管廊部分管线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20年1月份正式投入投用,成为太原市首个投用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地上“蜘蛛网”密布、因管线维修经常给道路“开膛破肚”等问题,还能够彻底解决因暴雨而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
背景延伸
晋源东区综合管廊工程是太原市PPP重大市政项目,也是中铁十二局集团首个综合管廊投资项目,集投资、建设、管理于一体,扩展了企业投资领域,是纵深化、全链条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铁十二局集团立足太原,深耕市场,紧随国家战略,加快要素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做太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尤其是在做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方面持续提供增值服务,赢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