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S&SD|导师采访】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周洋老师

【S&SD|导师采访】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周洋老师

阅读量:3838464 2019-10-2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清晰规划,乐享求索
S&SD 导师采访——
周洋老师
时间
2019 年 9月 17日
地点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机自大楼401室
形式
对话
Q
A
采访人
机自学院S&SD
肖尧、
杨欢、
潘翔宇
采访对象
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周洋老师
导 师 简 介
个人简介
周洋,上海大学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专业流体力学。长期从事数学力学理论在工程上的应用等相关研究工作,擅长数学运算,结构化编程,在海洋工程、断裂力学等领域都有多篇top期刊发表。
博士期间作为访问学生在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海洋工程系访学两年,从事柔性立管的弯曲理论分析。回国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工程研究院访学一年,负责团队海工项目的力学理论计算部分。
自2018年7月加入无人艇工程研究院,2018年12月正式入职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现已加入无人艇团队的视觉图像组,从事机器视觉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同时参与钱伟长学院本科生特色教学模块建设,负责“人工智能原理及其算法”专业课的设计与教学,预计2020年开班。
研究领域
海洋工程   || 机器视觉
采访稿——无人艇研究相关

Question 1
Q1 我们知道您是中途加入的无人艇团队,我们想知道您是否能很快速的融入这样一个科研团队。
周洋导师
我觉得应该每个人从职业规划的时候都是很难融入一个新团队的,我现在一年吧,才慢慢觉得有一个比较好的融入感,有那种大家庭的感觉,像刚开始的话,和同事的交流和领导的沟通方面都是需要经过慢慢磨合的一个阶段。
无人艇团队的现在年龄构层是怎样的?
周洋导师
现在大部分都话主力还是年轻人,80,90后比较多。


Question 2
Q2 无人艇研究是不是需要跨领域的一些(知识,合作)?
周洋导师
对的,像船体设计这样的就是动力学的,怎么跑是属于流体力学的,怎么控制它跑是属于控制学科的。还有一些机械方面的,比如传感器布置;传感器运作,底层代码通过等是偏电的。
从专业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你做完一个无人艇,那你做一个机电相关的应该来说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比如我平时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因为我是做力学方面的嘛,对通信就不是很了解,我就会去找相关的老师去问。
也就是说可以拓展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周洋导师
对的,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想面面俱到也很困难,包括我出海这么长时间,也只知其表面,很内在的东西还是挺复杂的。

采访稿——专业学习规划相关

Question 3
Q3 老师您觉得像对上海大学机自学院的学生来说,作为本科生,不管以后是读研或者是工作的话,大学期间需要具备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哪些?
周洋导师
我觉得吧,机械学科你们的课程安排我是看过的,实际上还是比较全面的。
我的建议还是几点:
第一,英语要学好;第二,数学要学好;第三,编程要学好。
至于你偏电还是偏机,我觉得不是很重要。
今年我新带的一个硕士,他跟我讲,他说纯机械是夕阳行业,我就想搞人工智能。其实应该看的是个人的专业技能,而不是什么行业的热门或者不热门。但是每一门课都要好好上,因为你不知道你以后什么时候能用得上,万一用上了,你会很感激你18到23岁这个接受知识最快的阶段获得的知识,免得你到时候参加工作老了,思维冻化了,再学新知识其实是很困难的,这是我的个人建议。
Question 4
Q4 现在很多学生都很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有一段科研经历的,但是却苦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周洋导师
我觉得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种就是有一个确切的一个实际项目来驱动你来学习新东西的,这样能更快的让你进入一个状态,当然有的时候会物极必反,可能太猛了,比如说你要用一个东西,然后没有学过,大部分的项目都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编程能力,至于什么叫好,不是一定要到清华姚班那种,但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是必须具备的,比如A跟B要交换需要找一个C作为缓冲区,这个是一个很基本的编程的思路。
至于后面的项目执行的话,本科生是完全没有问题,我们这边有些老师在跟大三的学生进行接触,但实际上我觉得大二就已经足够了。

Question 5
Q5 请问您在巴西的留学经历对于您之后的学习、职业生涯有什么影响吗?
周洋导师
说到这个我就感触非常深。我去的是里约热内卢,巴西现在是发展中国家,然后我就非常感概:我去了是我们贫穷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回想我们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就再想去繁荣昌盛的资本主义国家去看看。就这种心态,没去过之前,就想中国也很厉害,但是去过国外之后,不代表就崇洋媚外了,而是代表你接触了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

最大的感触就是:
你会发现,和老外接触是件很舒服的事,就是因为你本来就有语言的障碍,所以你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会比较客气,他会觉得是语言方面的原因,不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国内,中国人之间本来语速就快,思想碰撞也比较激烈,所以当你到了国外以后,你会觉得老外反而好接触。
交流最重要的还是观念上、方法上的一些交互,就观念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就比如饮食、音乐。然后同样的情况,比如国内自己人之间,你们饮食啊,文化之间的差异,你可能觉得我和你分享我最喜欢的事物,你居然不喜欢,你可能朋友之间会感到很愤怒。
但是在国外,你就会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你会想,文化差异嘛!然后你在国外待久了,就渐渐的会有那么一种包容力。这就让我很有感触,所以回国之后,我就感觉在国外的生活就很自由。
还有就是他们的思想,我虽然不知道每个国家是不是都这样,可能每个国家不一样,也许是他们南美的风气,就是比如他们的许多低端行业,比如收银员,街上的清洁工,他们都很有正能量,对于生活都很积极,甚至热爱自己的行业,这对于我而言,是比较震撼的。
因为再国内,很多工作是需要不断重复性的,他们就会觉得不耐烦,时常爱理不理,虽然我不知道国外这个现象的具体不原因,但是,他们给我的感觉就十分的正能量。
他们不是那种刻意的去营造这种感觉,
尽管有些工作是很枯燥、乏味,
但是感觉他们
没有因为这些工作,泯灭了童心。
Question 6
Q6 (如果势利地选择自己的专业)科研的道路会不会比较枯燥呢?就比如您印象中科研可能就要(涉及)各种精密仪器之类,还是说要(鼓励大家)耐得住性子?
周洋导师
这个要分人。我个人是一个比较好动的人,但要让我静下心来我也是愿意的。所以说,看这种乐趣吧,我觉得。就是每个人不太一样。
像我,包括做实验的时候、我写程序的时候,你做的时候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是一种不带任何个人情感地去做,做了以后、有阶段性的东西出来了以后,是有愉悦的一种心态。但是一定要有阶段性的成果,如果做做做做这件事做到死,那真是很大的一个痛苦。所以说,可能我也是比较幸运嘛。以后如果会有选择地发现,我就不会走死胡同,但是大部分做科研我觉得,这个是需要你们去找寻的,就是做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不带任何情感的,做有阶段性的成果的话是愉悦的,就这样分两步走,对吧?
如果你在做的过程中就感觉很枯燥,这个已经带了个人情感了,对吧?然后做完之后又发现没有什么收获,那你在回顾这个枯燥的时候、枯燥的那个过程,又更加不爽,那你就是双重不爽,对不对?那你这个对科研(感觉)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Q7 能简单分享一下您大学本科期间的经历吗?
周洋导师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我本科是西南石油大学的,我是高考考得不太好,所以我从进学校开始就没有迷茫,我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保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个样子,有强烈的意愿要读研,有些人可能不觉得读研是个很重要的事。因为当时保研只和学分绩点有关,所以当时我就有几条原则,就是所有的课我都好好上。所有的理科,只能扣一些计算错误什么的,学分绩点就是要拿满分,想保证这一点并不难,因为这些高等数学课,就不像高考什么的,需要什么反映能力啊、智力啊,就都还是比较基础的。但是很明显我能考95分以上,有些人不能及格,所以每个人的需求不大一样。所以说这是我的自我分享,你们可能只能做个借鉴,毕竟需求不大一样。
但是问题在于,我就算保证了学分绩点,我还是有大量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然后空余时间我就参与一些学生会、社团啊,然后就这样充实的生活,到了大三就开始有点迷茫,但是当时已经决定要走保研道路了,所以到大四又恢复正常。所以说大学期间我最快乐的是大二,因为那个时候有材料力学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时间也比较充裕,让我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参与一些课外活动。
那也就是说,大学期间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规划或者目标是吗?
周洋导师
嗯,反正我有清晰规划,我就是成功案例嘛(笑)。
话说回来,还是:
如果你要保证一个很好的绩点的话,在你信念明确的前提下是很容易的。可能只占你时间的30%,可能都还不到,至少我的个人经验是这样子的。不是清华北大的,咋们那个也不要说这些——就是我觉得花30%投入在学分绩点上就已经足够了,尽管你还是把它当成是最主要的部分:作为学业,对本科生来说,学业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你投入的精力只有30%、可能还不到,你剩下70%干嘛去了,对吧?
至于你们怎么协调,还是以学分绩点为主——我们是以科研为主嘛——如果是以科研为主的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科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去运作的。我们去散步、去吃饭、去聊天、去干嘛,那其实都是为了保持科研这个主流上是愉悦的,要不然太无聊了。至于你们的主业是学习,所以科研只放一部分,对吧?然后的话,把时间再好好安排一点,你会发现这4年时间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清晰规划,乐享求索

文案/S&SD
排版/潘翔宇
校对/新媒体
S&SD
        微信公众号:autossd
机自S&SD,为了更好的从大类教育向专业教育过渡而搭建的创新实践平台
我知道你在看哟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