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评社论:第三势力边缘化 台湾政治版图变了?

中评社论:第三势力边缘化 台湾政治版图变了?

阅读量:3854800 2019-10-27



曾声称“参选到底”的王金平25日在“立法院”发表告别演说,感性喊出“珍重再见”。两个月前还风光无限的郭台铭,虽然仍透过辅选、推出“郭家军”候选人维持能量,却难掩网络声量和支持者热情的总体下行趋势。而一度号称“全台最大尾”的柯文哲,近期则陷入“失言风波”和与绿营的口水战之中。 
昙花一现的“郭柯王”铁三角已经人走茶凉,而持有2020最后两张门票的亲民党和“时代力量”,看来也难以撼动大局。尽管宋楚瑜日前释出参选“呼之欲出”的消息,但舆论普遍认为,亲民党的传统版图不仅持续萎缩,还被柯文哲、韩国瑜瓜分,其政治能量已减至很低。“时代力量”自7月以来历经多轮退党潮,已元气大伤,黄国昌不懈追打“私烟案”、在住房问题上高分贝批判蔡当局的动作,也无法摆脱“时力”不做“小绿”就被泡沫化的窘境。 
曾几何时,“第三势力”、“中间路线”、“蓝绿不过半”等等,是台湾政坛的热门话题和响亮口号,也是外界对2020选情的一个重要观察点。然而,“第三势力”集结成军的前景,就如同“一场秋雨一场凉”般,随着夏天的远去而逐渐冷却下来。这究竟意味着蓝绿二元板块不变?还是单纯因为有关方面的策略失误?虽然“第三势力”力抗蓝绿的图景已几近幻灭,但探究背后的原因,对理解和预判2020选情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首先,蓝绿两大党仍握有庞大成熟的政党机器、“立委”席次和地方执政资源,无论对地方派系、政治家族还是政治人物个体来说仍具有依赖性,这就极大降低了蓝绿内部要角“带枪投靠”的可能性。 

例如,外界对民众党“立委”选情原本最大期待,就是一旦郭、柯参选催化出“母鸡效应”,蓝绿纷纷出现要角转投“第三势力”的现象。然而,现实是民众党缺少“母鸡”之后,只能吸纳蓝绿边缘人,因而被网民讽刺为“资源回收站”。再如,郭台铭看似坐拥数十万“郭粉”,但最后还是愿意为“友郭”国民党“立委”参选人站台辅选,这与郭台铭原本的政治主张已渐行渐远。再看民进党不久前就派系矛盾闹到鸡飞狗跳,但尚属茶壶内风暴,即便撕破脸皮独立参选,改换门庭以“第三势力”旗号参选的可能性还是很低。
其次,“第三势力”各派人马各有算计、各自为阵,虽然以理念联盟为名在短期内组成了利益联盟,但其松散性、策略性和脆弱性,都给了蓝绿两党和政坛有心人士太多逐个击破之机。 
诚然,重民生、轻统独,捧中间、打蓝绿,推改革、打权贵,是台湾“第三势力”长期以来的政治主张,但一方面这些主张多半口号大于理念,舆论操作痕迹明显,另一方面过去“第三势力”本身也是伪命题,实质是蓝绿分裂的余波。而此次2020选前“第三势力”一度呼风唤雨,其代表人物郭台铭、柯文哲,实际上均是蓝绿内部分裂的延伸,“白绿关系”始终是伴随柯文哲政治道路的主线,蓝营内部郭韩“相爱相杀”的恩怨,同样是郭台铭出走蓝军的触发点。 
可见,当时郭台铭、柯文哲愿意以“第三势力”结盟,背后都隐藏着蓝绿内部斗争与分裂的脚本,这就为蓝绿通过各种管道、各种努力、各种方式对郭、柯阵营“做工作”,尽可能削弱两人之间互信、降低两人紧密结合可能性提供了大量机会。这也就能解释,为何郭台铭在宣布不参加联署前,数度与蓝营大佬、策士密会长谈,为何柯文哲在独立参选登记最后一天身边各派幕僚紧张对峙,最后竟上演亲赴“中选会”的闹剧。实力雄厚的郭、柯尚且如何,何况被民进党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时代力量等“小绿”政党了。 

不过,2020选举“第三势力”结盟成为明日黄花,是否就意味着蓝绿政治板块回归两极?这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固然,郭、柯不选,“第三势力”结盟失败以及“母鸡效应”降至最低,一定会让部分原本倾向蓝或绿的支持者回流,也一定会让许多不满蓝绿的中间选民和郭柯“铁粉”选择不投票、投废票。这虽然维持了表面上的蓝绿对决结构,但台面下的选民板块位移与重组,却始终是未知数。 
因此,有两个迹象需要重点观察:第一,蔡英文在花样百出的宣传包装下,号称靠近“中间路线”甚至赢得浅蓝好感,却出现了民进党内派系斗争加剧、深绿基本盘离心离德等问题,这等同于复制了马英九执政八年为了讨好绿营和中间选民,几乎搞垮整个国民党的历史轨迹;第二,韩国瑜虽然对来自绿营和蓝营内部的“黑韩”风潮应接不暇,但其请假拼选举以来,在中南部基层的人气超乎想象,和冷冰冰的民调数据形成鲜明对比,连不少专家都直呼“看不懂”。 
有评论指出,韩国瑜的一些言行常常被解读为“无厘头”,但以知识精英主导的台湾主流舆论场,却往往忽视了其“接地气”的一面。所以,若韩国瑜在紧紧稳住“韩粉”和“庶民蓝”的同时,能唤起过去历次选举游离于六成投票率以外的民众的参政意识,这就真的意味着台湾政治版图出现历史性转变,可比“第三势力”的崛起更加令人震撼!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