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知青提供)
编辑解语:用五十年的情怀念着虎林的这片热土;用岁月的沧桑写下心中的感伤;用重回故土的方式,揭开你今天富饶美丽的面纱——从本期开始,“知青文学”专栏将推出当年在仁爱插队下乡的杭州知青金勤成的回忆录。此次为我们提供金勤成回忆录的是虎林诗词群里我的诗友邹少华和初丛光两位老师。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虎林市政府从2019年7月18日——20日总共迎接500余名知青从杭州回到虎林,探望第二故乡。因缘结念,这是提供金勤成回忆录的初丛光与邹少华两位老师与知青的缘分。作为虎林新天地文化传播平台的编辑,我真诚的感谢文章作者愿将其珍藏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同时感谢我的两位诗友为“知青文学”所搭建的桥梁。平台会连载金勤成的作品《我的青春在仁爱》。这期发表金勤成老师的《我的青春在仁爱》第三篇“成长篇”中第一章节“我们和仁爱一起长大< A>”。希望能得到全国上山下乡知青的共鸣,更加希望曾经作为知青的你们能为我们的“知青文学”专栏投稿,将“知青文学”有声有色的办下去。
编辑/张松杰
(图片摘自网络)
三、成长篇
1、我们和仁爱一起长大< A>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借助百度,点点鼠标,很快就能查询到仁爱屯隶属鸡西市(一九六九年我们知青下乡时隶属牡丹江市)下属虎林市(县级市)忠诚乡,距忠诚乡所在地忠信屯以东约十里处。六九年那时称忠诚公社。以后在改革开放期的一九八四年三月又改为忠诚乡。忠诚乡位于虎林市(一九九六年撤县设市)东南部穆陵河南岸。忠诚乡行政编制还与六七十年代一样下设忠信、忠诚、仁爱、和平、三林五个行政屯(村)。仁爱村共有耕地四仟余亩。土改及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并屯前,仁爱村的祖辈都是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农耕生活,综合仁爱村百年史,据当地村民描述,在近百年里,特别是当国内(也称关内)遭受到灾难或战乱发生时,迫使众多难民(祖籍河南山东等地)通过逃难或投亲靠友落户仁爱,但真正形成仁爱屯雏形的是东北沦陷后,一九三九年八月,当时当地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下成立了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为了巩固其政权并加强对东北抗日游击队的管控及打击而实行并户(也称联户保甲制)把方圆数十里地界内的村民都集中在现仁爱村居住的土岗上,并户前据说每家每户都以某个林子为中心,在其称呼上他们所居住的林子大号也延续至今。如迟长斗林,老刘林,杨贵林等仁爱并户后又经解放,土改及人民公社数十年的发展才形成今天(指知青当时下乡的一九六九年)的规模百余户,人口五佰余人,农业人均收入近百元。我们刚到仁爱时,当时还未通电,村里不设完全小学,也没有一家加工厂和像样的砖瓦房。仁爱屯村虽不大,但有关生产,生活的各项配套设施还算齐全,有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味道。村中心道路偏北有村委会(一个土垒的茅草房只有二十平方米)供销社(门脸不大,屋里只有四十平方米左右),紧挨着是村大会议室,条件不好,如茅草屋顶,土坯结构。外加会议室有长条板凳,虽不好看但很实用,有一百多平方米,如开会或文艺表演时也能挤下一百多人。村还有有线广播、医务室、兽医站、木匠铺、铁匠炉、仓库、农机站等应有尽有。但因未通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仁爱村生产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时的仁爱村一到夜晚大伙都抓了瞎,一些社员到室外干活都离不开手电,放学回到家的娃子只得挑大油灯芯,睁大眼睛在油灯下,完成作业。就连一年也来不了几次的县电影放映队来仁爱村放映电影时都得拉上笨重的发电机,而且电机发出的声音比电影中演员的声音都大。在我们支边下乡的那个时期,北方特别是农村发展的速度很慢,尤其在民生方面,根本不知像城里人那样提高生活质量,如城里人家境好的每周日去看电影,晚间吃夜宵,定期给小孩子添置新衣及娱乐工具等等。自从仁爱村通了电,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把仁爱村众多的劳力从磨房,从地垅沟里,从各种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仁爱村广大社员在思想观念上也开始转变,也开始琢磨起每年所挣的钱该怎么花,怎样才能挣更多的钱。从那之后凡需建住房的农户都要求队长冬春时抽出剩余劳力去东风放炮打石头,开办砖瓦厂等,挣到的钱用于改善居住环境及延长住房使用寿命。除外在扩大房屋的面积,改善门窗结构,把原一层门窗改成双层的以抵御严寒。在开展副业生产时,主业生产以提高产量为主攻方向,提高产量要靠农业生产机械化,而农业生产机械化,是要有电力的,没有电力,再好播种机转不起来,再好的脱谷机动不起来,但这些规划的实现都要用钱!
(图片摘自网络)
仁爱北靠近穆棱河,东南西都紧邻国营农场,与农场相比,无论是比农业机械化,住房条件,还是职工的医疗及福利等方面,都是落后的,就农作机械讲,农场在收割小麦,大豆时机械化高到在地里只能见到几个司机或操作手,当天地割完,当天脱粒,当天扬场,当天粮食就可以入国库了,而我们仁爱从把小麦割下到送入国库,就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既劳民伤财,又劳而无获。,农忙时仁爱人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而农场照样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在仁爱,我经常听到有些村民讲‘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报怨领导没算计好,才使他们受穷的。但我不这么认为,在当时无论是队上还是农家,以致于我们知青食堂,如不算计着过日子,那离喝西北风的日子真的不远了,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集体和个人收入少,家家户户过着经济拮据的日子,家家都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如,吃饭炒菜最常用的酱油,村供销社从未脱过销,但家庭主妇们从来没人去买过,因为没有钱,只能用自家自留地里产的大豆,经发酵后做成的大酱来取代酱油。
我们知青刚来仁爱那时,集体经济单薄,据说大队已多次向乡县政府申请通电,每次都因资金缺口而流失,大队每年所预留下来的资金只够小打小闹,维持现状,改善或扩大生产只能是个梦!比登天还难!
有句话讲得好:成功和财富是专门留给有头脑,有准备的成功人士的,在一九六九年初,因珍宝岛中苏两国边界争端,仁爱大队当时掌门人捕捉到全国将有一大批在校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信息,在经济不富裕,在诸多困难面前,终于向上级提出要举全村之力,接受知识青年来仁爱大队的申请。
(图片摘自网络)
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五日距我国与苏联在珍宝岛地区相互炮击事件发生后的第二个月,仁爱大队终于迎来了来自三千多公里之外的杭州的五十四名知识青年,呵呵,没想到我们杭州不仅美丽,而且人也是给仁爱带来光明的使者。
从仁爱提出接受知青工作计划开始,全村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都离不开知青工作的话题,仁爱大队在对知青安置,居住生活,农田生产,对知青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像当初大队支书大队长在欢迎大会上所承诺的那样,在生活上有人关心,在生产上有人帮带,思想学习上有人引导,在小学以东盖起了一栋崭新的五百多平方共十六间房间的知青宿舍。彻底地解决了知青来仁爱再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因为达到了上级对知青安置工作的标准,县乡两级政府终于批准仁爱通电的申请,使仁爱村几代人的梦想和农业机械化的理想成为现实。我们这些知青像天使一般,让“小太阳”普照仁爱大地。
(图片摘自网络)
仁爱通电的那几天,全村人像过节一样沉浸在的欢乐中,每家每户轻轻一拉那根开电灯的开关线,夜晚漆黑的屋子里就通明崭亮,一帮土生土长的老大娘用手指着家中新买来的收音机,高兴得老眼里泪花闪闪地说:“这下好了不怕自己独自在家,能有人陪我说话了!”
自此,仁爱村将从黑暗、贫困中迎头走向光明、富裕的未来。
仁爱村当时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为国分忧,一时间在县乡两级政府中知名度迅速提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原有一台小胶轮拖拉机的基础上又买进一台洛阳产的75马力东方红牌拖拉机,实现了仁爱村耕牛换铁牛吃饭不用愁的宿愿。由于有了电力,有了大马力的拖拉机,在翻地,耙地,收割、脱谷等农业生产作业中实现了大面积机耕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数倍增长,许多当地社员说:“知青的到来,给仁爱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仁爱人是久旱逢甘露,鸟枪换大炮,仁爱人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仁爱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仁爱通电后,村里成立了粮食加工厂,使仁爱众多的妇女从繁重的家庭磨房中解放出来,走向农业生产更广阔的天地,历史已进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仁爱吃粮还是沿袭老祖宗留下的碾子或石磨,人推牲畜拉的加工方式,以加工玉米为例,一个妇女用手工搓下玉米粒,加工成玉米面和大小玉米馇子,把玉米粒从磨口倒入,经磨盘碾压过筛后,再倒入磨口.......反复进行六七遍为止的过程,按一家五六口人计算,每周将花费二天时间用于粮食加工。队上还得外搭匹马为其效力,但有了粮食加工厂,这些活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搞定,难怪有的村民说:当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秋收季节,若在打谷场上按个小太阳灯泡,晚上照得如同白昼,添置台扬场机、脱谷机和电动传送带,也可以像周边农场那样实施脱谷,扬场,入库一条龙作业,节省大量时间和劳力,用于兴修水利建设和搞副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大增加集体收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金勤成,1959—1965年在杭州供电局小学读书 ;1965—1969年在杭州六中读书。1969—1975年在黑龙江虎林县忠诚公社仁爱大队插队落户 。1975—1977年在黑龙江牡丹江桦林橡胶技校读书 。1977—1994年在齐齐哈尔胶厂工作 。1994—2002年在海尔空调驻杭办事处物流工作 。2002—2006年自由职业 。2006—2019年退休。
用心灵做笔,用记忆乘帆,愿将过往呈现世人。期盼我的文字能对下一代给予明鉴。用一颗感恩的心思念虎林第二故乡仁爱的父老乡亲。祝愿虎林的经济和农业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蒸蒸日上。
如果喜欢,长按二维码关注
征稿公告
1.如果有关于虎林地域内的老兵信息,请联系肖毅:13846045678,“虎林新天地影视传播”会组织采访并发布在“老兵故事”专栏。
2.如果有关于虎林知青方面的文学作品、回忆录,请联系平台主编18746705839(微信同步)我们将发布到平台“知青文学”专栏。
3.如果有关于虎林文化、文艺、文学方面的稿件投稿,请联系平台主编18746705839(微信同步)我们将相应建立文化专栏予以发布。
知青链接:
知青文学 古典诗词集锦
知青文学 别离是首歌 张松杰
知青文学 感怀知青岁月 青春是首歌 张松杰
知青文学 走过半个世纪的记忆—纪念杭州知青下乡五十周年
知青文学 走过半个世纪的记忆—纪念杭州知青下乡五十周年
知青文学 走过半个世纪的记忆 —纪念杭州知青下乡五十周年
知青文学 知青记忆 刘霞
知青文学 欢迎回家 一献给建设虎林的知青 毕书红
知青文学 送给杭州知青 周少伟
知青文学 写给我儿时的音乐老师钱乐乐 柳桂云
知青文学 我和房东 柯丽生
知青文学 跨过半个世纪的相聚 邹少华
知青文学 知青返乡记 张家喜
知青文学(二十) 欢迎回家,亲爱的战友 周文瑶
知青文学(二十一) 我的北大荒 东野
知青文学(二十二) 知青“仁爱”行感怀 张松杰
知青文学(二十三) 我的青春在仁爱 (1) 金勤成
知青文学(二十四) 我的青春在仁爱 (2) 金勤成
知青文学(二十五) 我的青春在仁爱(3) 金勤成
知青文学(二十六) 我的青春在仁爱(4) 金勤成
知青文学(二十七) 我的青春在仁爱(5) 金勤成
知青文学(二十八) 我的青春在仁爱(6) 金勤成
知青文学(二十九) 我的青春在仁爱(7) 金勤成
知青文学(三十) 我的青春在仁爱(8) 金勤成
知青文学(三十一) 我的青春在仁爱(9) 金勤成
知青文学(三十二) 我的青春——我的岁月 蒋爱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