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许思园,一位“奇怪学者”的生平际遇

许思园,一位“奇怪学者”的生平际遇

阅读量:3875928 2019-10-28



许思园,一位“奇怪学者”的生平际遇
胥弋
一九三六年,时任教于清华国学院的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在一篇题为《介绍与自白》的文章中,就当今时代他所推崇的几部著作逐一列举介绍。其中之一便是许思园先生的《人性与人之使命》。这本用英文写成的“思深而文美”的著作,竟出自一位年甫二十的年轻学子之手。一九三三年刚刚出版,就得到吴宓先生、张东荪先生的高度赞赏。著名学者唐君毅先生在《图书评论》杂志上撰文详细评介此书,称之“实为一部现代中国难有的有价值的著述。”同期署名景昌极的另一篇书评,称此书为“一部文学化的哲学著作,其中驳斥诸谬说,犀利透辟,尤称精彩。”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这本书连同它的作者一起,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晦暗长河中。近年来,随着文化界对国学研究的再度关注,陈寅恪、吴宓等国学大师的学术生涯被传媒多方披露。这也是我们有幸透过时光隧道的狭隙,得以窥见昔日学人的生平际遇。《人性与人之使命》的作者,就是诸多被遗忘的学人中最典型的一位。
许思园(1907—1974),原名寿康,号思玄,后改名为思园。1907年8月生于无锡。祖父许珏是清朝举人,曾任清政府驻意大利的大使。民国时期,在北京女师任教。他的姑祖父华蘅芳是清代著名数学家,思园对他十分景仰,很早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许思园自幼聪颖过人,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他童年时代既已博览群书,被看作是当地出名的神童。1923年,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据说此间曾与施蛰存、傅雷等人同窗。他的各项学业都十分优秀,英文水平尤为突出。
1927年,年仅二十岁的许思园用英文写成《人性与人之使命》。此书受到柏拉图、尼采等哲人思想的启发,从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之处入手,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论述人格的生成根源与结构,揭示不同种族的人类共同的本性以及人生之道。书中内容主要包括:“论知识”、“论人格之构成”、“论善”与“论自由意志、不朽及其它”等。许思园在谈到当初写此书的意图时,写道:“我在西方文化中发现的弥足赞叹之处愈多,我就愈觉得有理由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热爱我们古代哲学家的高度的智慧。”
他在书中指出,人格或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在人的身体与生理欲望之上的。道德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爱、利己和生存欲望。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灭人欲”的观念,是虚伪的思想。在生命向更高的境界发展的道路上,人格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人类走向崇真、向善、爱美的最高极致。这也是人的自我实现。此外,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产生义务感,并最终使道德生活成为可能。义务感使人内心产生出对正义的呼唤和渴求。思园先生还对孔子以“仁”为本的思想进行了匡正。他对东西方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予以批驳,指出这往往导致健康人格的缺陷。作者坚信“民族性不过是偶然性质的表面点缀,而人性才是到处都是同一的实体……只有靠存在于人人内心的同一崇高的本性,才能走上人生的正道……”
1933年,《人性与人之使命》(英文版)正式出版。吴宓先生最先在《大公报》副刊作出如下评论:“我从未见到国人能写这样好的英文……书中的论述显示出作者思想的深度,令人敬佩。”许思园寄赠国外学者文人的样书,亦有不同程度的嘉许与喝彩。法国被誉为“现代的良心”的文坛巨匠纪德在信中写道:“病中沉闷孤寂阅读此书,精神顿爽。”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称:“此书出版定能使作者思想、天才为举世所注意。”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认为:“此书富有理想及优雅之情操,足以想见古国之文化渊源,即作者采自西方之观念如‘纯爱’、‘理念’之类,似俱可与其本国思想交融而无间隔。且作者在内心分析方面擅有特殊之天才。”印度诗人泰戈尔则称:“作者文字有深湛之智慧,足以启示多数读者明了人生之真谛。”他同时盛赞作者的英文比他好。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信写到:“此书给我以莫大的兴趣和感应,作者对于康德及叔本华两派伦理学说之分析简直可以令人惊叹。我竟无一处不赞同。”这些名人书信后经作者装订成册,不幸在文革中毁于一旦。(此处引语见1933年12月《图书评论》杂志)
同年,许思园在吴稚辉等人的支持下,得到七千元“庚款”的资助,前往欧洲游学。在伦敦稍作停留之后,又来到巴黎。他在巴黎大学登记注册,作哲学博士论文。这段时间,他住在拉丁区的一个小旅馆内,时常外出造访当地一些著名学者和教授。许思园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尤其是当时最尖端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每日往来于图书馆和住处,深入到该领域中进行研究。1938年,又迁至巴黎近郊的皇后村(Bourg la-Reine)。在那里精心准备他的论文《相对论驳议》。1939年,许思园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同一时期,在巴黎大学的学友尚有钱钟书夫妇、盛澄华、罗大冈等人,他们之间互有交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思园在巴黎结识了唐郁南女士,这位名门闺秀是近代政治家唐才常的侄女,当时她在中国驻法领事馆任职。不久,两人在巴黎举行婚礼。证婚人是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战争中许思园夫妇住在乡村,与当地居民相处得十分和睦。1942年,《相对论驳议》以法文正式印行。后又被作者亲自译成英文。这一年,他又发表了《从一种新的观点论几何学基础》,1943年在里昂出版后,得到法国数学家卡当教授和其他学者的称赞。1944年,许思园夫妇随中国驻法外交人员辗转来到葡萄牙。在里斯本滞留一年左右,寻机乘船赴美。当他们抵达美国时,正是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许思园先在普林斯顿住下来,随即出版了《相对论驳议》的英文本。许多学者纷纷来信,对论文发表意见。1945年6月7日,经爱森哈德先生引荐,爱因斯坦邀请许思园到家中做客。两人就时局、宗教和中国哲学等问题进行广泛交谈。思园把《相对论驳议》送给爱因斯坦,爱氏随手翻阅后,谦逊地表示他对自己所写的东西一直心存疑义。临别时,他请思园先生写一摘要给他。不久,许思园写就短文《与爱因斯坦教授讨论两个问题》,寄给爱氏。此文后译成中文,发表于《东方与西方》杂志(1947年8月)。
1945 年秋,许思园移居纽约。北平研究院请他作通讯研究员。他思乡心切,乘船回国。途经旧金山时,当地大学诚邀许思园留下来从事研究工作,被他婉言谢绝。回国后,许思园先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1947年,与友人共同创办《东方与西方》月刊。这份刊物只出了六期,便因经费不足而被迫停刊。他在国外写就的几篇论文都在这本杂志上陆续发表。
1947年夏,许思园离开南京。到无锡江南大学任教,成为该校哲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发表论文《论机械论与鹄的论》(见《学原》第2卷第1期)。他在回国后,主要从事“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最早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中国学者。
建国后,许思园在人民大学学习了一年。接着就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任教。在1956年至1957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写出关于中国文化、哲学与诗学的论述文章十余篇。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生活及工作条件每况愈下,同时也受到同事与学生的疏远。有人劝许思园写写批林批孔的文章,或许能够委屈求全,但遭到他的严词拒绝。他在治学和做人方面独持个人的原则,从来不畏惧权势、媚上欺下。1964年后,思园先生被剥夺了授课的权利。只好搞一些科技资料的翻译工作,七十年代,出版了应时之作《加蓬史略》一书。长期在逆境中挣扎,使他的身心饱受摧残,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思园先生的文稿在文革中饱受洗劫,令他痛心不已。他曾经对夫人说,这比死掉儿子还要伤心。
许思园先生在下放曲阜师范期间,查出患有脑血栓。1974年3月,又因心肌梗塞住进医院,由于当时药品奇缺延误了治疗,当亲友从上海带着药品赶到曲阜时,思园先生已经与世长辞。他在病重垂危期间,仍念及未完成的学术研究工作。这位在多种学科领域广泛涉猎,并且颇有建树的“奇怪学者”,带着无限的忧愤怅然离世。
思园先生去世以后,夫人唐郁南女士将其遗留下来的文稿整理成一部数十万言的文集,不料书稿在山东大学出版社压了十余年,迟迟得不到出版。许氏夫妇膝下无儿无女,当许思园夫人晚年半身瘫痪时,身边竟然没有一人照料,每日仅仅靠邻居从街上捎回的几两包子勉强度日。可怜出身名门的唐郁南女士,晚年竟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其亲友的长期努力下,许思园先生的遗稿结集为《中西文化回眸》,最终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但是,思园先生的重要著作《人性与人之使命》有待于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在它被历史尘封了七十余年之后使其得以再现人间。
著名学者周辅成先生,是许思园先生生前的旧交。他在一篇祭文中这样写道:“人总是要死的。死,当然并不一定是不幸的事,也并不一定是可悲的事。然而,如果一个人的死,并列在很多不幸者中,而人们都在为一切不幸者的不幸而悲痛的时候,他却像被人忘掉一样,甚至无人想到、念到,好似山谷中的鲜花,自开自谢,无人过问,这就使人不能不无限低徊了。”
诚如周辅成先生所说,面对这样一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为人类的命运和灵魂的归宿,进行孜孜不倦地思索和探究的学者,我们不能不对其坎坷的人生境遇及具有传奇色彩的学术生涯,寄予崇敬和缅怀之情。相信许思园先生的旧作重光之日,必将引起学术界的重新评价和再度关注。
编者注:现《人性与人之使命》英汉双语版与新版《中西文化回眸》已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如今两本书的圆满出版,算是了了许先生与其家人们的一桩心愿。也让研究与喜爱许先生的学者、读者们少了一些遗憾。
推荐阅读
《中西文化回眸》
《人性与人之使命》
作者:许思园
内容简介:
《中西文化回眸》
许思园先生文集。全书大概介绍许先生生平事迹、作品,并着重展示了许先生的中西文哲视野与观点。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论中国哲学的成就与弱点,以及与西方哲学面貌的不同。第二部分论中国文化的背景、缺陷及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和评价。第三部分从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评论中国诗歌的风格、特色,并尤为着重论述自然诗和李白与杜甫的诗艺成就。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汇编了许先生的五篇杂文,其中涉及与展现了许先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成就。   
《人性与人之使命》
许思园于1933年在法国以英文形式写成出版著作,为“一部文学化的哲学著作,其中驳斥诸谬说,犀利透辟,尤称精彩。” 此书受到柏拉图、尼采等哲人思想的启发,从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之处入手,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论述人格的生成根源与结构,揭示不同种族的人类共同的本性以及人生之道。书中内容有“论灵魂”“论人格的组成要素”“论善的本质”与“论自由意志”等几部分。许思园当初写此书的意图在于:“我在西方文化中发现的弥足赞叹之处愈多,我就愈觉得有理由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热爱我们古代哲学家的高度的智慧。”  
作者简介:
许思园:江苏无锡人,出身诗书世家。祖父曾任意大利大使,父亲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原名寿康,号思玄,后改名思园。上海大同大学毕业。20岁时,用英文撰写论著《人性与人之使命》,付印成册,分寄国内外,受到不少中外学者名流,如英国曼斯菲尔德、白克司,法国纪德,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以及吴宓等的称道,唐君毅先生时有长篇评论发表。1933年赴英、法,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海外发表《相对论驳议》(以法文本出版,另有英文译本)《从一种新的观点论几何学基础》《波动力学的基础及其哲学含义》等论著。转道赴美,应爱因斯坦之邀,至其寓所讨论《相对论驳议》。抗战胜利后,即归国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山东大学,病逝于曲阜。
P.S.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小编送出的福利,可以置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哦!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戳官微主页面右上方小人,点击置顶公众号的小按钮即可。
福利
进行中
邀请20位好友关注,我们将送上年度畅销书一本,以此类推。
回复"赠书",可了解活动详情。
你可能错过了下面这些
内涵丰富的文章
从电视剧《小欢喜》引发的思考:对待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最合适的爱?
听我的,好好说话,你和任何人都能聊得来!
丰子恺诞辰120周年 | 真正有趣的灵魂,
能在平淡中活出诗意
书单丨走近传记文学开拓者朱东润先生的风雨人生
必读推荐丨国内首套政治哲学通识系列丛书
纪录片《黑鲸》背后的真相丨当我们向往自由的时候,它们同样在渴望着自由。
止庵丨谈心境:我们究竟需要有多么的坚强,才能像守住城堡似的为自己守住一个好的心境

点击“阅读原文”,享受全场7折优惠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