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新闻报道,甘肃作为全国苹果主产地之一,目前正遭受多年不遇的苹果滞销年。从去年采购价5元一斤的苹果,跌至最低可3-4毛一斤。当然如果是果汁厂采购,价格更是跌进1毛。
上半年水果贵族,到下半年苹果遭殃
可笑的是今年上半年,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沉浸在“买不起水果,物价不断上涨”的话题之中。“一个苹果都要5-6块钱了,看看那些樱桃、油桃、芒果吧,那一样不是涨价了的”逛菜市的王大姐说道。
不曾想才转眼几个月,苹果就从脱销变成了滞销。“他们小商贩来产地拉,基本是1块5左右,现在价格又跌了,跌进1块以内了,你不卖其他种植户要卖”甘肃礼县一苹果种植户这样说道。
而前一次苹果滞销,记得前一次滞销还是两三年前的时候,很多地方的苹果收购价甚至低于种植成本。
面子扶贫变成蜂拥而上
近些年,随着土地流转和扶贫攻坚的实施,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行政+市场”的奇葩现象,谷贱伤农,大量的农地、山地就被集中起来改种经济作物。
为了政绩,一个又一个苹果之乡、葡萄之乡、猕猴桃之乡、柚子之乡、板栗之乡涌现出来。大多采取的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县里、乡里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农户自己种植、管理,公司负责收购。
姑且不去考虑经济作物种植占用基本农田,导致主粮不能自给自足的问题,扎堆种植的模式固然大幅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但前几年各种经济作物滞销的新闻亦是此起彼伏。滞销之后怎么办,为了绩效的官员们?
四川某个农村地区前几年整片整片的种柚子,柚子滞销之后,这两年又纷纷砍掉柚子树,改种葡萄......,你看看有几个农村听从面子扶贫真正脱贫的,这种现象绝非个例。
资本无序竞争,市场盲目进行
这次滞销的贫困县-礼县,苹果已经是其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礼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为46.5万亩,此后种植面积以每年1万亩左右的发展规模递增,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加上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19年预计全县苹果产量将超过34.6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了25%。不仅在礼县,全国苹果产量增长也十分迅速。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苹果产量仅为2734万多吨,2017年已经达到4139万多吨(世界总产量7423万吨),而国内苹果每年需求量大约在3100万吨左右,导致了明显的供大于求。
与此同时,农药和化肥价格、田间管理的人工成本却不断增加。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山东烟台栖霞的75#光果收购价跌至0.2元/斤,收购价远低于种植成本。
种植户不赚钱,中间商吃大钱,消费者照样花高价钱
苹果从种苹果的果农流到吃苹果的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历仓储、物流、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运作者基本是稳赚不赔的。我们不否认他们存在对整个市场流通的重大贡献,但是要看到投机也是他们之中出现的。
“XXX苹果商一夜挣500万”、“瞄准苹果期货,下一个暴富的就是你”等说法不断扩散,囤积居奇一直是部分人的专利。
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打着扶贫的“电商扶贫达人,自媒体大V,直播扶贫达人”,这些吃人的中间“扶贫达人”价格贵上一半还不止,而种植户呢?你真相信那些“发他人难财的是良心人”。
而消费者呢?一些地区消费者依旧没有享受到“滞销苹果”的低价格。除了经销商因为高昂房租、仓储、等等成本无法降价外,另一个重大因素就是“控制市场保有量,谋取高利润”。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掌御生活”删除,谢谢!
掌御生活-农民农副产品直供平台!解决滞销,让利种植户,直供消费者,我们在行动!关注微信公众号“掌御生活”,享受直供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