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们想做一个自媒体,关于家庭、成长与爱

我们想做一个自媒体,关于家庭、成长与爱

阅读量:3878496 2019-10-28



近半个月,后台陆续都有读者朋友来问,“坐谈风月”被喀嚓了,有没有新的号。
没有。不准备再启用新的个人号。“唐诗三百首”是谈教育的个人号,继续谈教育。
但是,我们,泥巴学院,准备推出一个新的自媒体,而不是个人的公号。
不谈风云,也不谈风月,新的自媒体只谈一件事:家庭,致力于更新中国家庭文化。
当然,文化一件很庞大的事情,我们力所不逮,只能以跬步之力,日拱一卒。
具体而微,新的自媒体针对80后、90后年轻夫妇组成的家庭,或者准备组建的新家庭为主要目标受众,着重谈家庭文化中的沟通,家人之间的沟通;再具体聚焦,家人之间通过沟通互动划界的问题。
对,通过传播分享“划界”来改善和促进中国家庭文化的变化。
划界,划什么界?权利的边界。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权利的边界;夫妇之间,也有权利的边界。家人与家人之间,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人类的生物属性就决定了,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着渴望并且依恋亲密关系的本能,而家庭无疑是最天然和最自然的亲密关系。
下图是美国社会心理学Markus和Kitayama(北山忍)于1991年提出的一个模型,它用来解释在不同文化下每个人“自我”(self)概念的差异。

上面是个人主义文化下的“自我”概念,“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清晰的边界并且互相不交叉重叠。
下面是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自我”概念,“自我”与他人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虚线),并且往往交叉重叠。
虽然不同的文化不能简单地以孰优孰劣来论,但是我们把图中的边界解读为“权利边界”。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年轻家庭在家庭成员之间划定清晰的权利边界,这样亲子、夫妇之间就能减少一些羁绊,更多一些尊重,起码要能够做到不打不骂好好说话。

第一条边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权利边界。从沟通的角度,首先自己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心理划界,如果成年后仍然摆不脱原生家庭的羁绊,那么,我们无法成长。所以,在一个家庭建设中,年轻的夫妇首先是要在自己与原生家庭之间心理划界,划完界才能结界,有了结界才有破壳而出的新的成长,这是心智成熟的必经路径。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孵化”。未经孵化出壳,自我就始终裹胁在“原生家庭”的卵翼之下,自怨自艾原生家庭的种种不堪。
一个破壳而出的心理独立的成年人,才可能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彼此的羁绊拖累。两个独立的成年人彼此相爱,也需要在自己与伴侣之间心理划界,形成彼此达成共识的权利边界,共同呵护和遵守这条边界。再好的伴侣,亲密有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各自放弃一部分权利而将自我融合在一起,先独立才谈得上放弃一部分权利;没有独立在先,融合就是一团酱缸,充满怨怼的酱缸。年轻的夫妇能有共识的权利边界,才能建立积极的伴侣关系,彼此在关系中才可能是更好的自己。
对了,权利的要义不仅仅包括主张和行使,也包括保留或放弃。自己做出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
最后一条边界才是年轻的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权利边界。哪怕他只是一个幼儿、婴儿,从一出生就有着天赋的权利,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不是父母的附庸。父母为了孩子愿意付出,愿意放弃部分权利成全孩子,这是自己承担的后果;孩子感念父母之恩,成年后愿意放弃部分权利来孝敬父母,这也是自己承担的后果,这个过程原本不应该有羁绊,不应该彼此掣肘成为负累,而应该充满爱。

家,应该让每一个家人更自由,更放松、更自信,更有力量,而不应该是相反。
家,应该是孩子成年后自信启航的出发地,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骄傲起点,而不仅仅是倦归的港湾。
评论、故事、分享、讲座、访谈、约稿,围绕着更新中国家庭文化的主题,聚焦在与与各位读者朋友一起践行在家人之间划定权利边界,然后放下芥蒂,彼此拥抱。
有人会说,“父母皆祸害”,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那么划一条权利边界,把“祸害”划在界外,在结界内悦纳父母、爱父母,支持父母,而不是怨怼,憎恶。
有人会说,“为孩子付出太多”,画一条权利边界,甄别一下到底是我想付出,还是孩子真的需要,我们付出孩子不需要的努力和热忱,其实是冒犯。作为父母,发现、悦纳、支持,不怀偏见地发现,无条件悦纳,不遗余力支持,那个独立的,有着自己权利的小小孩。
新的自媒体计划在11月1日正式推出,《新家庭NewFamily》,这个新,这个New,是泥巴学院主张的新,主张的New,是成长,是爱。
各位读者朋友,亲爱的你们,愿意把你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我们么?直接在后面留言,或者寄语,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很宝贵,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家庭。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