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678 img
硅油是眼内的重要填充物,多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硅油一般需要填充于眼内3~6个月。临床中,不少患者忘记复诊时间,错失硅油的最佳取出时间,使得“小麻烦”变成“大麻烦”、甚至“大灾难”。一旦硅油在眼内存留的时间过长,硅油将会发生变质——乳化。硅油一但乳化,会在眼中形成大量的微小硅油滴,取硅油的时候眼内残留的数量也更多,较非乳化的硅油小滴危害更大。残留的硅油小滴们像一个个栓子,游到哪里,堵塞到哪里。当堆积到房角,会导致继发青光眼,当接触晶状体,会引起白内障等。
那么,当乳化的硅油小滴靠近白内障术后的人工晶体眼,又会发生什么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医师林明玥带来相关介绍。
人工晶体眼遇到乳化硅油小滴
人工晶体眼的后方是晶状体的后囊膜,也可以理解为放置人工晶体的“袋子”后壁。硅油小滴会直接接触后囊膜,在袋子后方和(或)前方沉积,造成后囊膜严重增厚、混浊。患者表现为看东西逐渐模糊。临床医生诊断时,很容易无法辨别该疾病与常见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pco也会导致后囊膜混浊,但发病机制是由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后囊膜前方增殖,通常不会如此“厚重”,两者均可采用yag激光处理。但是后囊膜的完整性对于糖尿病患者及视网膜手术填充硅油等特殊患者来说,具有阻止炎性因子前移及硅油移位等并发症的作用。晶状体后囊膜后方混浊的解除手术需要通过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i-oct)首先定位出“神秘间隙”——berger间隙。该间隙的存在,是后囊膜后方严重混浊的主要原因。在切开混浊的后囊膜并进行多次彻底气液交换后,还需要进一步行球壁顶压切除berger间隙内包裹硅油小滴的皮质,这样才能前后兼顾,让患者视力提升。
berger间隙在哪里?
berger间隙是晶状体后囊膜和玻璃体前界膜之间的潜在腔隙,其周围是直径8~9 mm的环状wieger韧带,使晶体后囊膜和玻璃体前界膜紧密粘连。当各种外伤因素、手术因素、个体因素等造成wieger韧带损伤、断裂,berger间隙结构改变(扩大或打开),积血、硅油小滴、颗粒物质等沉积于berger间隙是造成牵引性囊膜下混浊的重要原因。
berger间隙如何被观察?
berger间隙常由于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黏合不易暴露而不易被观察,目前国际认为i-oct是观察玻璃体-晶体交界面、研究berger间隙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术中的观察便于术者进行手术决策。
联合berger间隙切除提高术后中远期视力
目前对于berger间隙的研究较少,手术的操作也较少。同济医院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对适应症患者采用前后段联合手术时,注重berger间隙的切除,手术要点如下:
白内障术后吸除前囊内粘弹剂及抛光后残存杂质,至后囊膜出现褶皱,并以此作为后续berger切除标记点;
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行玻璃体前皮质切除,前皮质切除范围约为6-8mm,以标记点作为切除定位,通过负压抽吸使得晶体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随即分离,berger间隙暴露,随后在i-oct辅助下完成切除。
硅油作为重要填充物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是眼科医生一直以来希望解决的问题。berger间隙的切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中远期视力并减少术后硅油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未来将会有更多berger间隙的临床研究为临床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毕燕龙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
擅长:1、眼后段: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显微注射溶栓、玻璃体出血、黄斑前膜、黄斑孔等);2、眼前段:复杂白内障手术(如角膜移植后白内障、高度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白内障等)、角膜移植(如深板层角膜移植、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等)、青光眼手术等;3、眼整形美容(独创微创重睑术、切开法及埋线法重睑术、眉部及眼袋手术等)。
担任德国眼科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眼专业分会委员、同济大学眼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全国智能医学专委会常委、全国智能眼科学会副主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海峡两岸分会眼整形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眼科专委会副主委等全国二三级以上学会委员职务20余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星光计划”创新之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大学攀登高层次a类人才、上海市普陀区高层次a类人才、“医师报”2022十大医学贡献专家、同济大学倪天增教育奖等。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