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469 img
硅树脂类防水剂代表了有机硅防水技术的第二代发展成果,其核心活性成分是甲基硅树脂。在工业生产中,这类防水剂主要通过甲基三氯硅烷在有机溶剂中水解缩合制得;也可由甲基三烷氧基硅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然后蒸除副产物醇和水而得到溶于醇的无色透明甲基硅树脂溶液。
与甲基硅醇盐相比,硅树脂类防水剂具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耐高低温性能突出(工作温度范围可达-60℃~250℃);耐老化性极佳;疏水效果更为显著;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气性;无毒无腐蚀,使用安全。这些特性使得硅树脂被认为是理想的建筑防水材料,特别适用于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硅树脂的防水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甲基/硅比值(n(CH₃)/n(Si))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当这一比值达到1.4时,硅树脂既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能,又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能,有望实现较为持久的防水保护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调整这一比值和其他合成工艺参数,可以平衡防水剂的渗透性、成膜性和耐久性,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然而,硅树脂类防水剂也存在一些应用局限性:形成的防水层通常具有较高的光泽度,可能影响建筑物的原始外观;耐擦洗性能较差,在经常受到机械摩擦的表面使用寿命有限;未经改性的纯硅树脂防水层一般只能维持几个月至2年左右的防水效果。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如引入长链烷基或其他功能基团)和复合配方技术(如与硅烷、硅氧烷等复配)来改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