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校校联动,共铸高效课堂——张店区初中音乐半日研修暨同课异构活动

校校联动,共铸高效课堂——张店区初中音乐半日研修暨同课异构活动

阅读量:3635282 2019-10-21


为了使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张店区音乐教研室活动的大事安排,2019年10月17日,在张店区音乐教研员的带领下,全区所有在职的初中音乐教师和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参加了在张店区齐盛中学开展的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以研究音乐课堂、打造音乐课堂、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淄博市柳泉中学  孙文佳

张店区齐盛学校  沈文雅
活动中两位位教师的精心备课,用心的上课,虚心的反思和本学科教师的真诚互助,区教研员的专业点评,达到了集思广益,合作探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教研员指出音乐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唱歌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的歌曲的兴趣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唱歌兴趣,要在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质疑,释疑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在职音乐专业教师和理工大学音乐系的学生们也积极发表了听课感受,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将活动推向了高潮,研讨活动中激烈的讨论无疑于一场头脑风暴,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同时,本次集体教研活动还得到了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们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赞同,让在校的大学生们提前学习到了相关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运用。

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继续加强校校之间的联动合作,相信由本次教学研讨引发的对课堂教学深层的思考,会给我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带来新的活力。(撰稿:柳剑)

讲 课 老 师 心 得
《黄河船夫曲》教学反思齐盛学校 沈文雅这节课以黄河精神和船夫精神为情感主线,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配合演唱《黄土高坡》,让学生直观感受陕西歌曲的豪爽与激情。学唱歌曲环节层层递进,本着“聆听中有思考,学唱中练细节,情感中有对比”的理念,以民歌创作手法为暗线,努力让学生真正能把《黄河船夫曲》这首陕西民歌唱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韵味。拓展环节中,华阴老腔的震撼与环境保护的理念碰撞出来的聆听感受,目的是让这堂唱歌课最终在地方音乐文化和德育教育理念的结合下增光添彩。
本节课中也有欠缺和思考,学生的音准把握应再强调多一些,对学生唱歌状态的要求有所欠缺,可以增加模仿劳动号子的发声练习。另外,应多增加些互动,问题的设置目标是要多放手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黄河船夫曲》教学反思柳泉中学 孙文佳这首《黄河船夫曲》选自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韵。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陕西民歌演唱及风格的体验,体验歌曲的波澜,学习黄河船夫的坚强不屈。本节课导入部分,我通过演唱几段很有陕北音乐风格的作品开始,结合PPT给学生营造出浓郁的陕北风情特色,引出对黄河船夫曲的学习,简要介绍陕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后,快速的在情景中进行新课的教学。
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前两遍的聆听歌曲,提出:歌曲速度?情绪?反应船夫们什么样的性格?这些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另一方面也为之后的歌词学习做一个铺垫。学唱环节中,扎实唱谱,在学唱旋律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歌曲中的“重复”手法,以及 “装饰音”的色彩。完整演唱歌曲时,引导学生发现歌词“问答式”及对“九十九”寓意的讲解,渗透德育,学习船夫坚强不屈,黄河滔滔不绝的坚忍品质。拓展环节,讲解陕西方言发音并联系特殊的咬字,通过黄河船夫曲传承人李思命先生和陈姑娘的对话,将学生带入方言演唱情境中,感受地道陕西味。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配合练习,实现对作品的升华。在气氛达到高潮,学生能力得到训练。最后结合70周年国庆介绍80周岁的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同名混声合唱,让学生们带着对黄河的敬意对祖国的热爱,倾听作品,结束本课的学习。不足: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上课的过程中不太敢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对学生课堂中突然出现的问题反映不够灵敏,德育渗透不够顺畅和全面。
听 课 老 师 心 得
研 修 感 悟张店八中 毕毅飞
今天,我带着求知学习的一颗心来到了美丽的齐盛实验学校,聆听沈文雅老师和孙文佳老师执教的《黄河船夫曲》。沈老师自弹自唱《黄河船夫曲》拉开帷幕,从唱谱入手,带领学生细致入微的学唱乐谱、分析乐谱。在乐谱的学唱环节,层层深入的引出民歌的创作手法,使学生不但做到了唱的会还做到了唱的懂。加入歌词演唱时,通过陕西方言和小故事让学生唱出了陕北民歌的韵味所在。孙老师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热情洋溢的课堂不但到感染了听课老师也感染了学生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拓展环节,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如果能让一组学生演唱歌曲是不是能让学生们加强对歌曲的认知感,一点点思考仅供参考。听课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和顾老师的经典总结结束了本次研修,一堂好的音乐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内容,画龙点睛的结尾。研修,感谢有你们……中学音乐片区研修听课反思
张店区齐德学校  王 林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张店区初中音乐片区研修活动。由张店区齐盛学校的沈文雅老师和淄博柳泉中学的孙文佳老师带来的唱歌综合课《黄河船夫曲》,让我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收获满满。
两节课是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的,从课堂中可以感受到两位老师课下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沈文雅老师的课堂环节流畅,知识点讲解全面、到位,重难点突出,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以歌曲情感作为主线进行歌曲的学唱,适时的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
孙文佳老师是一位90后年轻教师,专业素质高,课堂活泼幽默,环节清晰,层次分明,采用情境教学,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总结,将旋律线与黄河图片完美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通过今天的听课、教研员顾老师和多位有经验老师的评课让我充分认识到音准在一节唱歌综合课中的重要性以及一堂好课的标准,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听课反思张店二中 齐东岳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很受益,课堂的设计、导趣、组织、歌曲的处理排练……层层递进,无一不渗透了老师的心血体现了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
音乐课堂要有音乐的特色,又要让孩子在课堂的学习中融入更多元的知识和文化,需要老师对自己的专业不断精进,也需要老师“一心多用”的不断丰富充实自己。
短短的课堂40分钟,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态度、积累和功底,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不断精进和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疏忽专业的学习,不能放松对艺术的精进与追求,要多读书勤思考,将更多精华的音乐和正确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彩,音乐成果烁烁发光。
教学相长,学无止境--研修听课反思
张店九中 武英俊
2019年10月17日,张店区初中音乐学科半日研修活动在齐盛学校举行。今天出课的两位教师分别是齐盛学校的沈文雅和柳泉中学的孙文佳,两位教师出示的课题是《黄河船夫曲》。
通过今天的听课,我感受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到学生的学,都展现出了教师较好的专业素养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变化。齐盛学校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非常棒的。
虽然都是讲授《黄河船夫曲》这节课,但两位老师的音乐课堂各有特色,都有自己的风格。沈老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手风琴特长,很好的辅助了教学,为课堂增添了活力。整堂课以黄河精神为主线,很好了渗透了德育教育。孙老师的课也非常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很好运用了范唱,孙老师的音色很打动人,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演唱的积极性,整堂课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通过这次听课,收获很大,在今后的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学习、领悟、感受、体验才能不断丰盈自己的课堂。教学相长,学无止境,愿我们音乐老师们不忘初心,不断学习,让自己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完美!
民歌流淌出的黄河情张店七中 边颖在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中,民歌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基因片段。它可以是文字典籍,也可以是流动的音符;它可以雄浑有力,也可以细腻婉转;它可以短如叹息,也可长如史诗;它可以质朴无华,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中国的民歌浩瀚如海,经典曲目也是数不胜数。很有幸我们这次全区半日教研同课异构的课题就是《黄河船夫曲》。在沈文雅老师和孙文佳老师的课堂中,我和大家一起从说、唱、打、演中体验到了《黄河船夫曲》这首民歌独特的音乐的魅力,学习了演唱的艺术,理解传承了民族的精神。所以两位老师精心的准备,巧妙的设计,较高的专业素养都让我们印象深刻。也让我对《黄河船夫曲》一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的歌词分上下两阙,上阕设问,下阕酬答。问句语言虽质朴、平实,但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从黄河的“弯”到“弯”里的船,再从船上的“竿”到持竿的艄公……环环相扣,层层设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样的设问,实质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历史发出诘问,给人以天地悠悠、感慨万千的震撼。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成“九十九”,两个字的变动就使歌词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在学生的学唱环节两位老师细腻严谨又不是趣味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曲调与歌词相呼应,句首的两小节五个音就是全曲音调的浓缩,接下去是四个基本重复的乐句,似呼唤,似设问,又如自叹,仿佛要把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沧桑一泻而尽。最后一句的一个五度跳进,突然使旋律转入新调,此时,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异峰突起,永驻于天地之间。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功底,还有每位老师对于音乐发自心底的热爱,老师们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在每位孩子心里种下歌唱的种子,孩子们用歌声表达出了自己的黄河情、中国心!
初中片区音乐半日研修暨初中音乐同课异构观课心得
张店五中  高婷
2019 年 10 月 17 日上午在齐盛学校参加了初中片区音乐半日研修暨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活动。虽然今天的天气凉爽,但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心情是激动的。今天的这两节音乐课各有特色,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教课的经验,两位优秀教师的课堂环节设计更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会将学到的两位老师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多彩。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1、一堂好的音乐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这一点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它诱发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好的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在歌曲演唱中,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歌曲演唱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无论是齐唱或是合唱都需要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要演唱正确的节奏、音准也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两位老师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中,都是第一时间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3、音乐教育是一项情感教育,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和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是时代赋予我们现代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这一情感教育在两位老师的课程中更是将其渗透到各个环节,让学生无形中在收获音乐知识、学唱歌曲的同时更是提升了自己的道德素养。
今天这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很精彩,使我受益匪浅。她们的认真、充分的准备和精彩纷呈的展示都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研 修 心 得
张店五中  何鹏 
今天我们一大早来到了齐盛学校和理工大的学生们一起听了沈文雅老师和孙文佳老师讲的《黄河船夫曲》这一课,在整个听评课中,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交流,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受益非浅!
首先是沈文雅老师讲授的《黄河船夫曲》。沈老师是一位教学功底十分深厚的教师,而且非常善于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手风琴弹奏演唱歌曲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环节紧凑,课堂中无不流露着音乐性,音乐元素丰富,内容饱满丰厚,教学思维清晰,而在歌曲的拓展环节,用华阴老腔进行点题升华,既有陕西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整节课唱与动相结合,感受不同的演唱方式,一步步把这首歌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孙文佳老师讲的《黄河船夫曲》。孙老师是一位很有活力的老师,讲课十分富有激情,整节课环节流畅,有自己的特点,善于抓住学生的演唱特点,提高学生的演唱情绪,最后的创编环节,对歌词的创编演唱很有新意,在这一环节学生课堂氛围十分的活跃,最后以《黄河大合唱》结束整节课,前后也十分呼应。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远远大于平时上课所积累的经验,也值得我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下面总结一下我的听课心得:
1.备课非常重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是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教学流程和环节的设置,都需要在备课环节精心准备。
2.在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不能老师讲的很好,但不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好,要及时关注学生。
3.对学生回答的错误知识要及时进行纠正改错。
4.整节课各个环节时间一定要掌握好,环节一定要清晰流畅,注意过渡语的衔接。
通过今天的研修学习,我对如何展开音乐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在音乐教学道路上,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争取在音乐教学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