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假装幸福,原生家庭的黑洞终会吞没你,有毒的父母

假装幸福,原生家庭的黑洞终会吞没你,有毒的父母

阅读量:3649568 2019-10-21





▼《原生家庭》(1)【美国】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著;这是一部震耳发聩的家庭心理治疗经典之作,有毒的父母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孩子受到父母挨打,伤痕是看得见的,反而受到了人们的同情,但是孩子受到父母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对孩子的伤害也是糟糕透顶的,但是人们却看不到任何伤痕。
 
言语虐待型的父母,传递给孩子非常负面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不幸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都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这未必就是言语虐待。
 
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言语层面的攻击,那就属于虐待了。
 

有的父母会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他们可能会诅骂孩子愚蠢、没用或是丑陋,要是当初没有把孩子生下来该多好。
 
他们无视孩子的情感,也无视自己频繁的语言攻击对孩子尚处于形成中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长期影响。
 
而另一种虐待型父母的行为则没有这样直接,他们会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或是拐弯抹角的羞辱来对孩子发起人身攻击。
 
他们常常会给自己的虐待行为披上一层幽默的外衣,夸夸其谈的称那些不过是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长年累月在家族里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一个来自言语虐待型父母家庭,饱受伤害的男人的倾诉:
 
“小时候,我的母亲,跟奶奶的关系极度不好,家族聚会吃饭,其他大人都在吹牛逼喝酒的时候,母亲跟奶奶之间却是水火不相容的,甚至发展到了破口大骂的地步。
 
最难堪的要数游泳考试了。
 
初三那年,学校组织游泳训练,母亲跑到后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说:“你这个旱鸭子,游泳腿都张不开,蛙泳不像蛙泳,比狗爬还难看,等一下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听老师是怎么教的”,我当时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生闷气,她对我说,是为了我好,想我尽快学会蛙泳,我应该学着接受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学到真本事。
 
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以为她终于要说道歉的话了,接下来再稍稍安慰鼓励我一下,但是你知道她说了什么吗?“你就是跟你爹一样,是个孬种,得你那个奶奶的不良基因遗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毕竟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是吗?”
 
而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亲没完没了的取笑,不可思议的全面掌控。
 
被取笑的滋味真是糟糕透了,由于家庭贫穷,父亲无能,小时候我经常只能穿矮一截的裤子,父亲常常拿我寻开心,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嘲笑我穿着九分裤,吊儿郎当,一幅没出息的样子。
 

我的数理科成绩并不出众,常常排在班级倒数,而文科成绩却遥遥领先,为此,父亲经常取笑我像个娘们一样,偏科偏文科。
 
他还限制我看所有自己喜欢的武侠小说,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有毒的、不健康的,强制我看那些深奥的哲学书籍。
 
强制我戒断各种体育运动,纯粹是为了满足他变态的掌控欲,他还振振有词说这些运动时间都用来学习数理科。
 
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积极的幽默是强化家庭联系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而贬损性的幽默在家庭环境中却极具破坏性----孩子对挖苦或夸张式幽默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的层面上。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处世经验,无法理解父母口中的说法是不是只是一个玩笑。
 
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敏感和父亲的嘲弄有什么关联。
 
小时候,我相信并全盘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所以父母反复对脆弱的孩子开玩笑寻开心的行为既残忍,又极具破坏性。
 
作为父亲的嘲弄控制对象,成年以后,我要竭尽所能地去掩饰自己无能的感觉,还将自己的恐惧感和负面预期转嫁给了别人。
 
在我漫长的人生中,我的神经末梢一直是暴露在外的,总觉得有人要伤害我、羞辱我。
 
我的过度敏感、羞怯以及对别人缺乏信任是我努力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的必然手段,但同时也是毫无效用的办法。”
 
对于有毒的父母来说,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一直所宣导的,孝道流传两千多年,与孝道密不可分的重男轻女,最终成为几乎一切常见的病态心理的根源。
 
中国人好面子。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是没有面子的,既然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对的,那么父母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孩子、攻击控制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
 
于是,等长大了有力量有力气了,就会过度地去捍卫自己的面子。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但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定后者的存在。
 
至亲之间的互相伤害容易让人丧失对人性的希望,父母可以肆无忌惮的伤害孩子,就像自己的父母伤害自己一样,由此将恨与伤害,这种代际创伤,遗传下去。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而且中毒的父母绝不在少数,尊重这一点,而不是活在孝道的教条主义之下,我们的心就有了空隙,觉知之光就可以照射到我们的心中,爱、幸福与自由就会点燃。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
 
并且,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

                    
 
 
                           ----END----
 
 
 

注:文   /  麒麟   /   美学  ;     
     
技术支持    /   麒麟编辑  ;
 

图文由微信公众号首发,均有原创标志,抄袭、诽谤必追究法律责任,不卖任何书籍,均为作者私藏;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点在看、分享或转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