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设计漫谈 I 面向交通工具概念设计形态(From)的提取与转化(一)

设计漫谈 I 面向交通工具概念设计形态(From)的提取与转化(一)

阅读量:3675713 2019-10-22


卷首语:
漫谈设计,交流想法;坐而论道,启迪思维。来自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将作为“NJUST Car Design”的自由撰稿人,每月推出两个专题的设计漫谈帖,和大家一起交流设计学习路上的心得体验,分享自己最新的设计、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进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梁修天的设计实践漫谈。
简介
大家好,我是南京理工大学2015级工业设计(3+1)班的毕业生梁修天,目前在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就读研究生一年级。本文源自于我的设计实践感悟,观点不一定成熟完备,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这篇文章将以我本人的作品为例,探讨面向交通工具概念设计的的FORM提取与转化方法。这三种方法分别为:PUT(形态的相对直接放置)、FEEL THEN PUT(形态感受之后的转化)、FEEL THEN PUT CREATIVELY(形态感受之后的创新转化)。
PUT
顾名思义,PUT就是“放置”,详细地说即为调整原形态的比例与方向,在保证KEYLINE(关键线)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将FORM“交通工具化”。通俗地来讲,“交通工具化”就是使FORM看上去有交通工具的一些基本特征,以汽车为例,交通工具化的FORM可以展现车轮、车肩、进气格栅、座舱等汽车的基本特征且这些汽车基本特征不会影响FORM的主题。
 


可以先将FORM横着放置在交通工具上。

 
然后再试着竖着放置FORM,调整上下部分的比例使之看上去站得稳。
 

微调部分细节而不是单纯放置可以使外观更富有动感。可以将这个FORM的尾翼向左右张开。

试着保留FORM中最大的特征,并将该特征最大化地展现。

把握整个FORM的姿态并将其交通工具化,通过外轮廓最大程度地将姿态做到极致。
FEEL THEN PUT
这种方法针对并不是那么容易直接PUT的形态。我们可以运用设计思维?图解思维?一些感性与理性思维,在转化之前明确具体形态带给我们的具体心理感受与其展现的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并总结。在这之后,我们可以将复杂的FORM运用这些结论简单化,逆向将FORM的主题变得更加鲜明,并且使之“交通工具化”。

绘制上图时,我们可以先感受一下原图中FORM的流动感与有机感,再通过外轮廓线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先体会一下原图FORM的张力,再将原图的侧视角度换成草图的前四十五度,以相对更好地表达动感。

这张原图中的FORM给人的感觉是两边的褶皱向中间挤压,棱角分明的外轮廓使该FORM材质方面显得坚硬,也将这种挤压感转化为了一种力量感(因为坚硬的东西仿佛被强行向中间挤压变形了)。明确了该FORM的大致逻辑关系后,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将草图画得更具力量感。

感受完原图FORM的形体后,我们就可以提取其最大的特点——“像拉链拉开或用刀切开某个形体的感觉”并将这个特点最大化地放在交通工具上。

这个形体的最大特征是“穿插”。我们可以在FEEL之后将原图FORM“圆润”的“穿插”
加一点小小的改动,变成“有棱角”的“穿插”,并调整外轮廓使之与主题相符。
下期预告
设计漫谈 I 面向交通工具概念设计From的提取与转化(二)
FEEL THEN PUT CREATIVELY
形态感受之后的创新转化
精彩待续!

长按二维码,更多创意与您分享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