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66.38件,居全国第三;知识产权创造国际竞争力核心指标PCT专利申请700件,同比增长60.9%;专利申请和授权增幅等7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是今年1—7月南京知识产权创造的。近年来,南京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人才于一体的格局逐渐形成。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南京创新名城建设。
围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地标,南京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新型的研发体系。作为知识产权工作运营体系构架“一核两翼多平台”中的“一核”,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了优势产业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通道。
南京奥视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的企业,其市场主要在国外。“国外非常看重我们是否有创新和知识产权。”奥视威副董事长于江苏告诉记者。奥视威走快速预审通道,仅半年时间就通过了专利授权,顺利参展。
截至今年7月,保护中心加快审查专利346件,备案企业数630家,有效促进南京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走出去”。南京海关、法院、仲裁委等8家单位均在保护中心设点,机制联动、多位一体的大保护框架基本形成。
此外,南京还分层次建设知识产权特色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布局了“我的麦田”“中高”“舜禹国际”3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从事知识产权金融、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特色服务。
目前,南京正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政策研究,并着手开展对金融机构的相关奖励政策制定,以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流程闭环,增强银行开展“知产贷”的信心。
“南京高校云集,目前已有六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如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三江学院以及南京大学,培训基地根据资源和学科优势进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处处长王荣介绍说。近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被列为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单位,将建设以运营交易为业务的南京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公共服务平台。
下一步,南京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将依托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公益性服务平台及增值型交易工具。
借助丰富的技术成果和需求资源,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基于“互联网+”视角,以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为核心和切入点,聚焦于知识产权供需的在线展览展示、新品发布、线上+线下的项目推介对接,在线洽谈等手段,汇聚批量知识产权在平台聚集。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