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她二十岁了!
二十年前
为了促进高校天文社团发展
天津科技馆将她带到了我们身边
她就是 “天津市大学生天文节”
天津市大学生天文节
组织者
主办方:天津市天文学会、天津科学技术馆
承办方:天津市各高校天文协会(天津大学北洋星语天文协会、南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大学天文协会)
时间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十月、十一月份
活动内容
内容:开幕式、天文知识竞赛、闭幕式。
主要活动:专题报告、天文主题知识讲座、路边天文、图片影音展览……
今年是天文节举办的第二十年。
二十年来,天文节大大促进了天津市大学生天文活动的发展,为天津市大学生天文知识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今年,他一岁了
一年前,为了纪念天津大学的123岁生日
77、78级校友把他送给了母校
他就是 “天大之星”
天大之星

缘起
“天津大学星”的命名缘起于2017年。
为纪念入学 40 周年,也为推动母校在空天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一批来自77、78 级的校友们萌生了为母校“送星星”的想法。
他们自发成立了“天津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俱乐部 ( TUASEC)”,开始“追星之旅”。
命名
2018年7月1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 “Tianjindaxue”星命名,并发布公告:“命名由北京施密特小行星研究计划1996年3月9日在兴隆发现的第8917号小行星为“Tianjindaxue(天津大学)”。
落成
2018年10月2日,在天津大学成立123周年纪念日上,正式向天大海内外校友公布了“天大之星”命名的消息,并举办了“天大之星”纪念雕塑的落成仪式。
纪念
为纪念“天大之星”命名,为感谢老校友为天大空天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每年10月2日校庆前后,天津大学会开展“天大之星”命名纪念活动。

今年,“天津市天文节开幕式”和“天大之星”相遇于天津大学
他们会迸发出怎么样的精彩呢?
活动内容
第二十届天津市大学生天文节开幕式恰逢天大之星一周年。
本次活动中,我们将与主办方、各高校天文协会一同回顾天文节在这二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与77、78级天大校友、各天大学子一同接受校友们的祝福、了解天大之星。
本次活动包含两场讲座:(一)光学望远镜和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介绍;(二)南极昆仑站天文观测与台址测量
讲座概要
光学望远镜和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介绍
主讲人:李陶然
![]()
李陶然,博士、工程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天文台,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6年~至今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团组任光学工程师岗位。2016-2017年在西班牙La Palma的Isaac Newton Telescopes of Group研究所交流。目前研究方向为光学望远镜杂散光控制和圆顶气流及视宁度分析。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文章10篇,申请专利5项。
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第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已经历400多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这些望远镜各有特点,分类不同。
本报告从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原理和分类入手,介绍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各种光学系统、转台结构,详细说明每种望远镜的特点和应用。
本报告将简要讲解国内最大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兴隆观测基地,并以兴隆观测基地望远镜为例,介绍分类情况。
此外,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朝着大口径的方向发展,本报告将遍历世界上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大口径望远镜。
南极昆仑站天文观测与台址测量
主讲人:胡义
![]()
胡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极天文与时域天文研究团组副研究员。
2004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大麦哲伦星云中密集星团双星成分的研究。
他从2011年到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极天文与时域天文研究团组工作,从事南极天文台址仪器研发、南极昆仑站天文台址研究、远程无人值守天文台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他于2011年参加了第28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和队友们一起在南极昆仑站成功安装了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
首先以最近三个和天文相关的诺贝尔奖为例,向听众普及开展天文观测以及南极展开天文观测的重要意义;
接下来,向观众介绍台址条件给天文观测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重点展示中国天文学家在南极昆仑站开展的台址测量活动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当前南极天文得出最新进展。

讲座时间
10月20日(周日)
13:40-16:40
(请于13:25前入场)
讲座地点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二层

报名方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报名成功的师生请于讲座当日持学生卡(或其他有效证件)入场。
·主办单位·
天津市天文学会
天津科学技术馆
共青团天津大学委员会
天津大学空天科学俱乐部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北洋星语天文协会
天津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
穹顶之上,星辰闪耀;
穹顶之下,英才齐聚;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哪里,
只因为我们热爱星空,
就一定可以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