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美文欣赏② |从这些获奖的文学作品中 品味不一样的温江

美文欣赏② |从这些获奖的文学作品中 品味不一样的温江

阅读量:3745825 2019-10-24


“我和我的祖国”温江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文学作品展正在温江区美术馆展出。今日推送本次展览文学作品二等奖获奖作品。
温江的杨柳河花红树绿、曲径通幽,网红打卡地鲁家滩绿波荡漾、花香鸟语,若是在周末,三五好友相约吃火锅串串,再到河边长廊茶社,品茗侃大山这样的生活舒适、安逸。
温江的杨柳河是什么味道?鲁家滩发生了哪些变化?休闲游乐的地方又是从什么时候有的?温江特色的串串香跟其他地方有何不同?......
请欣赏以下文学佳作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二等奖获奖作品

(排名不分先后)
杨柳河断想

作者:王建平
杨柳河:属岷江水系,原为都江堰外江的一条自然河流,因两岸广植杨柳树得名。杨柳河上自从清道光年间起建造有“德通桥”、“观澜桥”、“万安桥”、“女儿桥”等数十座,河水流经温江、双流、新津……
一,杨柳河的味道在人们的记忆中,杨柳河的味道是在不停地变化,包裹原野的情愫。又是暮春三月,小草泛绿,河两岸的桃、李、杏、梨花越开越盛,此刻,遍地的油菜花赶热闹来了。放眼河岸“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婉若“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于是城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影晃动,花花绿绿时隐时现,都带着一副好心情沿杨柳河行走,心闲气静。一股股香气扑鼻而来,是一种清清的,淡淡的,浓浓的味道,你的五脏六腑在味道里浸润;有手情不自禁地捋几把路边的小草,抚一抚可人的花朵儿。一位小女孩慌忙从随身包里摸出一小玻璃瓶儿,瓶口对着空中。她对身边弟娃说,她要把清香装在瓶子里储存起来,带回去让生病了不能前来踏青的小敬同学闻一闻。她这样做也不知能否储存成功?不远处的养蜂人忙前忙后,笃定不想放过春天的尾巴。从蜂箱里挤出的味道随意与花草的清香交融,清香中自然就有了丝丝甜蜜。
进入初夏,农家菜地里黄瓜、四季豆、丝瓜、茄子吊起来,地边的小男孩随手摘下一根黄瓜来,右手拿瓜在左边衣袖上两擦两擦, 送入嘴里,嚼出声响,脆生生越响越远,往往会让过路人停下脚步,闻味生津。
从杨柳河长长的河流上空飘出酒窖的味道,也飘出豆瓣作坊味道,是他们的那些窖那些缸又出货了。他们用自己收获的粮食,自己制作的器具,自己配制的酵曲,自己摸索出工艺,酿造出的豆瓣有的叫“九里香”,有的叫“鹃城豆瓣”。他们开始是自我享用酿造出的豆瓣,炒“回锅肉”,蒸“东坡肘子”,烧“麻婆豆腐”,拌“夫妻肺片”。酿出的酒自己喝,喝得津津有味,喝得酣畅淋漓,后来醇香越飘越远。有人走进农家小院,主人把酒缸盖子掀开,舀上一大碗,端给你,说是请你品尝一口,提点意见啥的,结果,你的手不松碗,碗沿不离口,眨眼间酒被你喝光,碗现底了。曾经温江的“东宫”牌白酒与果酒系列榜上有名,如今的“金温江”系列酒又创新辉煌。
谁要说杨柳河的味道在餐桌不像城里的餐厅那样讲究,那就错得太离谱了,一路下去,“毛风鸡”、“温江酥糖”、“程抄手”、“韩包子”、“麻辣肉片”、“舒肘子”横扫江湖,这些餐馆没有星级酒店的华丽装饰,没有特别精致的餐具,没有过多繁杂的作料,没有花哨的品相,灶台简易,用粗瓷大碗用自家食材,用口口相传的制作方式,烧出的饭菜味道令高档酒店也刮目相看,每道菜有每道菜的味道,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味道,不像桶装食品从流水线下来的千桶一味。再往下游走,你会赶上那里的一茬接一茬的“河鲜美食节”。“扁舟舣待济通津,水落鱼梁出锦鳞。”是清代诗人徐长发赞新津河鲜的佳句。“河鲜美食节”上最具地域特色的是“黄辣丁”,原汁原味,味道鲜美。“炸小鱼”煎炸中一定是先丢一把辣椒入油锅,顿时就会浓香四溢。当下杨柳河的味道不再是谈温论饱,更关乎精神,是一生的记忆。成都的“赖汤圆”、“龙抄手”等早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舌尖上的成都,永远离不开杨柳河元素。
杨柳河的味道浸润民风,杨柳河早已超越一条河的范畴了,是沿岸城市的缩影。这里有文化传统,有家长里短,有礼尚往来,有村民秉性纯朴,更有古道热肠。平日里哪家有了新鲜东西有好吃的,自己宁可少吃一口,也要请东邻西舍的亲朋好友尝一尝。谁家遇到红白喜事或盖房理屋,不用招呼,都会来帮忙。曾经杨柳河边的院门都是敞开的,朋友来了有好酒,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其乐融融,其情浓浓。仿佛杨柳河的味道是上苍赐予的,也是由历史的长河冲就而成的,这里的“过桥题诗”、“斐竹亭”、“了一居士趣事”时光久远,但有盐有味的方言与人们越来越近。如:安逸、摆龙门阵、宝眉宝眼、踩假水、吃酒碗、渣渣钱……谁说这些没有杨柳河的味道?
二,杨柳河的色彩。在人们的眼中杨柳河的色彩总是在变。有史记载:“杨柳江分水处原在虎廊庙旧水口”后因“金马江东决与杨柳江合并,故堰湮灭”于是“汪洋横出”。为减轻洪患,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金马河张扉滩下玉石堤修筑杨武堰,“使金马河与杨柳江分流。各循故道。”原杨柳河两岸地势低洼,漕田成片,农田患“水肿病”严重,加之受岷江洪水肆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近起近二十年来沿岸的温江双流新津各地政府对杨柳河的改造与治理从没停止过,新世纪来临,杨柳河沿线的改道、新建桥涵、跌水、渡槽、闸门、码头数十处,护堤石化、景观美化工程陆续展开……
杨柳河的色彩原本是泥土色,当然也是生命的底色,于是,杨柳河的色彩就有了生命力,于是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也就源于对杨柳河的解读,有了杨柳河,才有色彩的概念。杨柳河的色彩,不是由人工调和,而是浑然天成。不是长在宣纸上、墙壁上、木版上、图书里,而是生在成都西部的大地上,流淌四川成都平原的沟壑里,惊艳在中国土地上。从卫星往下看,总是能扫描杨柳河的色彩。红的是花,绿的是树,青的是草。它不会因风吹日晒而褪色。即使小草被寒冬灭掉,来年总会泛起新绿,沿岸的树根永远犹在,生命总会发出新芽。
都说杨柳河的色彩充满灵性,与人心相通,与人们的喜怒哀乐紧紧连在一起。春天来了,不仅杨柳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色,也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有身姿,不仅有“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的色调,更是有“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的日光别情。因为,杨柳曾经争相向人们报告过春的消息。到了初夏时节,成都平原就变成了油菜花的世界,再往后金灿灿的麦浪和五彩缤纷的瓜果,送给人们丰收的喜悦,就了那句“拂窗桐叶下,绕舍稻花香”,于是,丰收的景色绽开千万张人们的笑脸。
冬天到了,杨柳河的簿雾清烟中,寄存着人们对来年的期盼。
有写散文的朋友发现说杨柳河的色彩有动感,正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杨柳河的色彩同样每天都是新的,甚至一天之内也会变化多姿。杨柳河上空的七彩云霞在流动着,流动没中断变换着姿态,变换着颜色,让你看得出神,看得人迷。杨柳河的河水在流动,清清的河水上面,漂浮着青草树叶和花瓣,慢慢地流着,仿佛缓缓展开一幅山水长卷,让你看得如醉如痴。空中的微风在流动着,风中舞动着红花绿叶,让你想到天女散花的圣洁和优雅。在画家眼里,杨柳河的色彩是难以企及的髙度,在散文家眼里,杨柳河的色彩令所有语言变得苍白,在诗人眼里,杨柳河的色彩是写在大地上最空灵最浪漫的诗行,温江诗人曾宝和的《杨柳江晚景四绝》就是最好的写照。
三,杨柳河的气质。在人们的感受中, 杨柳河的气质委实笃定,于是温江成为了“金温江”。坚持“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和“南城北林”空间布局,奋力推进“五个之城”建设。主动肩负乡村振兴战略使命,突出“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聚焦都市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构建“都市农业+”产业生态圈,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促进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全力助推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建设,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奋力推动“金温江”在新时代实现新崛起贡献园区力量。
曾经,杨柳河很内敛,于是气质就有了历史的积淀,历练为率真随性的洒脱,因为有了恬静安然的内敛,不趋功利的淡定,才有了今天的坦然。杨柳河的水因穿越乡村与城市,于是杨柳河的就多了几分灵秀。水是生命之源。祖先们把有水的地方作为居住的首选,与水为邻、以水为伴。即使水源比较匮乏的地区,村中村外也大多有条沟河,江岸,河边,湖畔,坐落着人家,水中有村,村中有水,于是人户像散落在水中的一粒粒珍珠,从里到外透出一股灵秀之气。去过江浙一带的人都记得,几乎那里每家门口都泊有一条小船,一年四季,划着小船捕捞、赶集、走亲。湘鄂一带的有家更是独具匠心,在江边建起吊脚楼,既美观,又舒适,成为一张亮丽的民族文化名片。
杨柳河的气质只从岷江出走,逃出来,不仅多了几分玩皮,几分勇猛,于是一路走过就高高低低,弯弯曲曲,错落有致,透着硬朗和坚韧,河水勇往向前的精神激荡人心,让河岸的人变得勤劳勇敢,吃苦耐劳。
杨柳河又因居于平原,多了几分端庄,矜持,没有黄河那“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通波连马颊,进水急龙门”的气概,同样也没有长江“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的潇洒,杨柳河如同小美女,如同山里走出来的山妹子。但杨柳河的气质也落落大方,看似随意装嵌在乡村城市的一块块独立体,一大群村庄,甚至规定建筑群的颜色与风格,细细品味有河的功劳。
杨柳河的气质因隐于林中,有“万户垂杨里,莺歌满柳城”的生态图景,自然就多了几分妩媚。杨柳与人类的缘分源远流长,柳树林与杨柳河的关系相依并存。是先有杨柳河后有柳树林?这些命题是乎并不重要,只因树林离不开水,水离不开树才是事的关键,水与树与人一样,与男人与女人一样,可以倾诉烦恼,分享愉悦就是生命中的最高境界。树林既可以遮阳避雨,又可以保护生态、净化空气、绿化环境。如果白天从远处看,只见浓郁的树林,看不见里面杨柳河,其实杨柳河并不生疏,而到了晚上透过密密枝叶中河面摇曳的灯光,有就知道杨柳河的另一种美艳。又一次回到艳阳高照,树林的身影可完全浸在杨柳河的水中,太阳的光洒下点点碎金。皓月当空,杨柳河的河面上便有了片片碎银。那时的杨柳河透着种静谧、温馨和浪漫,还有一丝朦胧和神秘。
杨柳河的气质只因生在大城乡大城市边沿,因天高地阔,于是就多了几分大气,杨柳河便成为容纳万物的载体,以三医城著称的温江、航空港著称的双流,制造城著称的新津,驰骋在杨柳河岸,成为大成都博大开放的舞台,于是杨柳河成了一条热情好客的河,一条开放包容的河。眼下的情景是,地球村上所有的人,谁到了杨柳河,一切都变得简单,河水不问你的学历,不论你的籍贯,不管你的背景,不计较你的年龄,来的都是客,都欢迎你到杨柳河走一走。到杨柳河岸度假,它会给你宾至如归的感觉,到杨柳河岸做客,它会倾其所有,慷慨解囊,拿出最好的东西盛情款待。 
朋友,你到了杨柳河,你才恍然明白,你从哪里来?你才明白这儿是你是走向新生活的起点和走向成熟的驿站,更是你舍不离开的家园。

(夏国良摄 《北林春天》)
沿着杨柳河缓缓散步秋日的阳光总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温暖呼吸着沿河的清新空气偶遇饭后在河边散步的人们这大概就是一天最闲暇的时光也有不少朋友漫步到南城绿道北段青砖绿瓦,白墙彩绘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你可知在以前温江是找不到休闲游乐场所的。
 昔日休闲无觅处 
今朝佳境胜姑苏
作者:古兴荣
我的第二故乡,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的成都市温江区一马平川,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享有“金温江”之美誉。
在旧社会,这个天府之国的膏腴之地,整个城区仅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和几条小巷,而且全县城乡找不到一个可供人们休闲游乐的场所。
解放后,温江加强了城区街道建设,至改革开放,先后新建了十几条大小街道,还修建了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召开数千人大会的灯光球场……不过,全县仍然没有一个休闲游乐之处所。
 改革开放后,温江在加紧经济建设之同时,狠抓了全县首先是城区的环境建设,并以建设休闲游乐场所为重点。
流经温江城区的江安河在长安桥下游不远处有道拦河石笼长堤,堤下的一长段河道蜿蜒曲折,流水清清,波平浪细;两岸芦苇丛丛,垂柳飘洒,修竹茂密,无疑是个天然的景色优美之处。
1983年秋,温江因地制宜,着手围绕着这段河道建造公园。县里在河道两岸种植林木花卉,建造假山鱼池、水榭亭阁、餐厅、小卖部和红墙碧瓦的河边长廊茶社、宽敞平坦的水泥坝子,并在石笼长堤上建起了一座飞檐缠龙,古色古香的跨河廊桥,在长堤下游穿园而过的河道中段建造了一座上有观景楼台的跨河曲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一座绚丽多姿,景色如画,面积达三百余亩的生态型公园,结束了温江休闲游乐无觅处的历史。
平时尤其是节假日,去到公园休闲游乐之人川流不息,沓沓而至。河边长廊茶社,人们品着香茗或侃大山,或搓麻、“斗地主”;水榭亭阁内,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亲昵私语;水泥坝上,一对对舞伴在节奏欢快的舞曲声中跳着“嘣擦嚓”;河道里,三三两两的红男绿女划船游玩,欢声笑语此起彼落。划船者举目两岸,但见垂柳、海棠相间而错。河风起处,岸上柳枝摇曳,红花飘香;河中碧波荡漾,涟漪叠叠,好一派“两岸花红柳绿,中间波碧涟青”的醉人景象。
人们若爬上跨河曲桥观景楼向上游眺望,但见廊桥下那势不可挡的河水从石笼长堤上翻滚而下,溅起高高的浪花,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壮观,却也气势磅礴,让人望而兴叹。若登上廊桥向下游远望,只见那曲桥上艺术别致的观景楼台好像浮于碧波之上,仿佛悬于蓝天之中,恰似空中楼阁,实在令人陶醉。
继温江公园之后,县里又在城区南郊新建了一座面积更大,空气更加新鲜,景致别具一格的光华公园,给人们创造了又一个休闲娱乐之处。
温江公园和光华公园相继建成后,温江又通过招商,在城区北郊建起了一座规模在全川数一数二,面积达158平方公里的大型游乐园地“国色天香”。里面有“翻滚列车”、“极速风车”、皮筏艇漂流等等各种各样的游玩项目,欧州多国及美、日等国的建筑风貌和餐馆、小食、茶社、宾馆、酒楼等各种应有尽有的设施。不仅本地和成都市区及各区(市)县的人们纷纷前往游玩休闲,闻其名而来自全省、全国各地以及外国的游客也与日增多。
随着休闲游乐场所的建造和城区的不断扩建,温江还加紧了以打造城内三条河流两岸为重点和辐射核心的城区的绿化美化建设。
穿越城区的杨柳河、江安河、凤溪河河段两岸,这些过去杂草丛生,鼠耗乱窜的蛮荒之地,被一一打造成花红树绿,曲径通幽,空气新鲜的绿化地带。每日黄昏,饭后休闲的人们便陆陆续续去到这些地带,或闲庭信步,或疾步而行。绿化带中,梧桐遮天蔽日,槐花闪金夺目,栀子吐雪飘香。河岸白杨挺拔、垂柳成行。河风起处,柳枝摇曳弄舞,令人舒畅爽然。
 在狠抓城区环境建设之同时,温江还在全区农村大抓各种花卉林木种植及特色绿道建筑湿地打造等生态型美丽田园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显著成效。这些年,成都等地前来温江游玩休闲和骑游观光的各地游客日胜一日。
我的第二故乡,美丽富饶的金温江大抓城区及农村的绿化,美化环境建设,温江柳城不仅享有了“花城”、“成都后花园”之美誉,而且于2007年一举击败了苏、杭等境优名城,摘取了第11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之桂冠,真可谓“昔日休闲无觅处,今朝佳境胜姑苏”。
这些年,温江区再接再厉,继续加强了城区及乡村的美丽生态环境建设,而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柳城,是一座更加绿化美化,景色更加秀丽的宜业、宜居、宜游的花园城市。
(田相和摄 《生态北林看雪山》)
近年来温江区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
如今的城市变得景色秀丽不少市民看到温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全新变化幸福感逐渐提升。

七绝 温江颂(四首)
作者:孟大川
  一、《水韵温江》
三水亲城泛绿波,
两湖流韵醉情河。
浣花戏浪留连处,
有凤来仪美景多。
二、《醉绿温江》
绿海闻香醉梦都,
花城流彩美鱼凫。
陈家盆景成川派,
编艺幽兰世界殊。
  
三、《健康温江》
三医融合瑞云飞,
万户宜居众望归。
养疗俱佳长寿地,
和谐安定共朝晖。
四、《幸福温江》
繁花绿树休闲地,
创业居家首善区。
四面八方迁客聚,
包容进取共膏腴。

如梦令  鲁家滩新貌(四首)
作者:孟大川
《晨跑》碧水清风绿树。
旭日笑迎玉露。
晨雾伴香汗,
化作彩霞轻舞。
跑步,跑步。
可入梦中仙路。
《彩霞》霞彩晨昏起舞。
红日燃烧云雾。
倒影染江波,
邂逅仙风玉露。
莫误,莫误。
美景良辰暗渡。
《鸥鹭》惊起一滩鸥鹭。
展翅翩跹起舞。
莫道不销魂,
恰似邻家少妇。
摇橹,摇橹。
扑面金风玉露。
《垂纶》一任热风酷暑。
垂钓绿波深处。
兴味寄孤舟,
漂喜漪圆湖渚。
停步,停步,
鱼讯引来鸥鹭。
据说成都人吃火锅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就是
“好嘛好嘛,点鸳鸯锅嘛”你喜欢红锅还是鸳鸯锅?

红锅和鸳鸯锅
作者:曾明伟
成都美食以麻辣著称,其中以火锅最负盛名,火锅又延伸出来麻辣烫和串串香,味道麻辣鲜美,唇齿留香,让人百吃不厌,念念不忘。
在成都吃火锅,最方便的还是串串香店,路边小巷,城市广场,到处都有串串香的身影。大的开堂营业,装修金碧辉煌,白天簸箕里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签晒太阳,往往预示着店面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小的路边摆一矮小方桌,人们围坐在一起,猜拳行令,手拿竹签吃得不亦乐乎,构成了城市的别样风景。
串串香的来历据说有两种,一种起源于川江上的纤夫,过去逆水行舟,纤夫经常饱一顿饿一顿,他们在江边支起铁锅,把买来的食材一古脑儿全都煮了,然后用竹签串起来吃,只求温饱。第二种传说串串香起源于四川乐山牛华镇的“麻辣烫”,传到成都后,因“麻辣烫”没有口口相传的辨识度,不如“串串”叫起爽口,所以取名“串串香”。
我最喜欢吃的是路边串串香了,随意,洒脱,可以自由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还可享受月光下的小情调。不至于人一回到家,一身的火锅味会弥漫在整个空间,挨家里人的骂。挨骂也乐意,因为很久没有这样自由的豪放,大口地喝酒了。邀上三五好友,在路边小摊煮上大把的串串香,大快朵颐,酣畅淋漓,人生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
串串香它除了果腹,还可以壮胆,玩尽各种过场,在家里受够了各种气的,对老板可以像“儿子”一样呼来喝去。比如喊老板“掺茶”,要么喊“加汤”,要么喊“打泡泡”,过一会儿喊“火关小点”,再过一会儿喊“老板,提一箱啤酒来”……老板鞍前马后侍候,绝不敢说一个不字。老板快跑断气了,再大声来一句“老板,数签签”,老板最终阳气一振,苦尽甘来,眉笑颜开。付完款,老板还忘不了说一句“您慢走,下次您一定再来”,是不是有“上帝”的享受。回到家,乘着酒劲,对老婆还可以提提虚劲。
不到成都,不知道成都串串香的美;不到温江,不知道串串香的正。
温江是成都下辖的一个行政区,串串香是这里的一大美食特产。串串香在温江经过改良和发扬光大,出了老妈砂锅串串香、屋头串串香、小郡肝串串香等知名品牌。这些串串香远近闻名,顾客更是络绎不绝。
有一年,我去温江临江路,转过一个街角,在一排行道树下,出现一副奇异景观,一家串串香门店前,半边街摆放了不少小方凳,方凳上坐了不少人,有大人小孩,有老年人和我这样的外地人,百人之多,都是慕名前来品尝温江地域特产串串香。人太多了,大家只能在外面排队静候。
温江的串串香有跟其他地方的串串香不一样的地方吗?同行的朋友说:“吃完就知道了。”
店堂早已客满,我们跟大家一样在室外耐心等候,店老板为照顾好等待的客人,跑前跑后,嘘寒问暖,不停安排服务生给我们端茶送水,送小吃,服务态度还可以。
等了一个小时,终于排到我们进店,在服务生的引领下,我和朋友坐上店内的一张松木方桌。我环顾四周,店堂干净典雅,香气扑鼻,一下勾起我的味蕾。我说想吃红锅,朋友对服务生说:“就来红锅。”服务生看了我们一眼说:“两个人吃红锅不划算,锅底贵。点个鸳鸯锅涮辣的一半就够了,锅底便宜些。”咦,还有这样做生意的。打工的服务生都为顾客着想,老板也错不了。我对服务生说:“依你,点鸳鸯锅。”
温江的串串香果然名不虚传,大把竹签在锅里煮着,型色香味俱全,每一串都香气扑鼻。这顿串串吃得舒心。当我们吃完串串结账时,服务生问我们:“是数签签,还是按斤算?”一下把我问懵了,不是数签签吗,怎么还按斤卖?服务生解释说:“数签签怕数错了,你们会吃亏。按斤算,两不相亏。我们尊重顾客的意见。”
服务生说的按斤算,是把我们用过的竹签放到秤上称重,按竹签的重量计算价钱,这样显示公平。
我们听从了服务生的意见,按斤算。
返回的路上,朋友问我:“你现在知道温江的串串香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原因了吧。”
我对朋友说:“温江特色的串串香,的确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一切为顾客着想,不火都不行,我们来对了地方。”
在本次展览其他获奖作品里温江又会有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和故事呢?我们下期见。
END


扫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美文欣赏① |温江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 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些温江摄影家的获奖作品 有你喜欢的吗?●以刀代笔画山水!让你近距离接触到新兴的艺术领域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