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烟台日报关注山东首核商运一周年

烟台日报关注山东首核商运一周年

阅读量:3751887 2019-10-24


10月24日,烟台日报围绕海阳核电1号机组商运一周年,对前期准备、建设历程、运营成果、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进行长篇报道。
快来打卡吧!
http://www.shm.com.cn/ytrb/html/2019-10/24/content_3401980.htm

下面就是你们最想看的原文啦!全文共4319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建议先转再看~
主海阳核电,点燃新旧动能转换“新动力”2018年10月22日,海阳核电1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运,这也是我省具备商运条件的首台核电机组;2019年1月9日,海阳核电2号机组商运。
商运一年,海阳核电就提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截止到今年10月22日,两台机组累计发电203亿度,可供青烟威地区近2000万人使用一年,成为胶东半岛主力电源点,壮大了绿色能源比例,为减煤做出了贡献。
三千余公里海岸线上的漫长选择,三分之一世纪的奋力拼搏,如今的海阳核电正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胶东半岛的金色海岸,散射着可以映透历史与未来的耀眼光芒,为齐鲁大地输送着源源不断地绿色能量。

01
商运一年,核电效益初显现
当海阳核电两台机组陆续建成发电,正式进入双核时代的时候,真正照亮了中国核电版图上的“山东位置”。
这一刻,山东人民盼望了太久、也努力了太久。
长期以来,山东煤电装机比重偏高,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我省加大煤电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淘汰、关停落后燃煤机组,同时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在非煤发电中,核电技术成熟、能量密度大,占地小、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供电稳定可靠、几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电同时还能实现抽汽供热、海水淡化、储能、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具有显著优势,对我省保障能源供给、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阳核电身负国家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使命,同时又是山东省坚定不移发展核能的开始。
海阳核电1、2号机组采用具有先进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单台额定容量1253兆瓦,与浙江三门核电一起被选定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标志性项目,肩负起中国核电自主化的重任;随着年初2号机组商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山东首核建成了!
包括正在安全稳定运行的1、2号机组,海阳核电共规划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8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815亿度,能够满足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的13%,每年节约原煤4743万吨,减排烟尘3260吨、二氧化硫1.63万吨、氮氧化物1.55万吨、二氧化碳6854万吨,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9.3万公顷、每年再造16个泰山国家森林公园。
随着海阳核电后续项目、荣成核电、招远核电的陆续建设,我省将拥有三座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将满足近半个山东省的电力需求,彻底扭转能源结构,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输送强劲动力。

02
蓄力已久,36年换来沉甸甸答卷
海阳核电商运一周年,为之奋斗的山核人也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截止到10月22日,海阳核电两台机组共发电203亿度,可供青烟威地区近2000万人口使用一年。
然而,这份答卷实属来之不易。
距离省内核电工作启动,
已经过去了36个年头。36年里,多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这份答卷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镜头回到1983年。
这一年是我国核电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6月,国务院提出了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我国核能发展的重要起步期开始了。山东省第一时间响应国家战略,于1983年成立了核电规划小组,举全省之力推动核电厂址普选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抢占发展先机。
山东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介绍说,“核电厂选址是核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法规规定,核电厂址对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社会环境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初步勘察过后,山东省只有1700余公里的海岸线符合厂址条件,在其中普选了30多个厂址。
1993年,山东省政府加大了对核电规划实施进程,成立了核电工程领导小组,时任省长亲自挂帅,在170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开始了寻找最佳厂址的“漫长旅途”:1993年底,核电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启动;1994年,核电厂址普查再次进行;1995年8月,海阳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通过,几经考量、多方论证,海阳核电因地理位置优越,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核电厂厂址。
这时,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不短,却也仅仅是36年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这12年里,浙江海盐,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一期工程1985年开工,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在深圳,我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榜样的力量更加激励了追梦核电的山东人。
2004年6月1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山东省海阳核电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协调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核电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发挥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面对已经初具雏形的建设规划,海阳市委、市政府争分夺秒,全力配合核电厂址建设。2005年4月,在短短的25天内,海阳市全市干部和董家庄、冷家庄村民们一起共同完成了2个村1042户的搬迁工作,创造了中国核电搬迁史上的“海阳速度”,山东核电向海阳市委市政府赠送画作“历史将永远记住2005年的春天”,感谢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海阳人民的顾全大局、舍己为公。
其时,原中电投集团作为国家核电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受命推动海阳核电厂址开发工作。2003年起,山核人陆续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海阳,开始了创业历程。第一个项目是海核一路,从招标到开工只用了一个月,并且比计划提前26天建成通车,至今仍然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道路”;接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厂址“五通一平”完工,现场具备了负挖条件,成为了同批厂址里准备最好、最充分的。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也最终赢得了先机。
200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作出了引进三代非能动先进核电技术、高起点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战略决策。
万全的准备换来了历史的垂青。
喜讯传来:国家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依托项目花落海阳!

03
万众一心,山东打造核能新名片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万众一心的努力,换来了2009年9月24日这个山东核电史上极为重要的时刻。
这一刻,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这一刻,山东已经等待了足足26年。
从1983年核电选址到2009年开工,历时26年,经历8届省委、多任领导,时事变迁早已物是人非,但山东省追逐核电梦的初心从未改变、对发展的渴求从未改变,正是在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撑下,正是在这样拼抢赶超精神的指引下,海阳核电能在今天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
面对党和国家的嘱托,地方政府的支持,全省人民的期盼,山东核电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怀着英勇无畏、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团结数十家合作单位数万名建设者,展开了中国核电发展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攻关大战。全体海阳核电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啃下了一块又一块难啃的骨头,创造了无数个“首次”、“首创”、“第一”,十年奋战,逐步完成了土建、安装、调试、接产等一系列艰巨的任务,让三代核电在胶东半岛崛起,向党中央、国务院递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山东答卷”。
2018年6月21日,海阳核电1号机组开始首次装料;8月17日,海阳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10月22日,海阳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运;
2019年1月9日,海阳核电2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也开启了海阳核电的商运元年。
十年攻关,一支新队伍建成了一个新项目,让一个世界最先进的新技术在齐鲁大地上由图纸变为现实,并运行良好。
十年磨砺,依托海阳核电的建设,我省在核电设计、关键设备研发、工程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掌握了核心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影响工期和成本的难题,提升了核电建设管理能力,形成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十年相伴,海阳核电也为山东省核能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我省核电相关产业从小到大,逐步成长,海阳、莱山两个省级核电产业园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有7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入核电产业链,业务覆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等领域,主管道、核岛制冷设备、压力容器、核级电缆等形成优势产能,在核电常规岛、BOP建安工程施工建设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核能,正在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张新名片。

04
弯道超车,走在能源革命前列
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安全、经济、清洁核能已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面向能源革命新时代,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山东首核,引领核能发展潮流,勇担能源安全重任,维护生态环境,是海阳核电义无反顾前进的动力所在。
吴放介绍:“为创造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以及‘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山东核电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从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协同发力,规划了包括抽汽供热、海水淡化、储能、氢能、风能光伏在内的核能拓展五大方向,积极推动从单一核能发电向核能综合利用转变,建设清洁能源生态圈,实现多能互补联合高效运行,力争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承担起“首核”责任,发挥好“首核”作用,助力山东省抢占核能综合利用先机,走在世界核电发展前列。”
海阳核电全国首个核能清洁供热创新示范项目即将投用,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可满足70万㎡的供热需求,今年冬天包括海阳核电员工宿舍区在内的周边居民,将用上安全、清洁、可靠的核能供暖。
“这是我们从单一核电向核能综合利用迈出的第一步,立足百姓既要保暖又要蓝天的实际,在供电的同时供暖,是核能创新应用工程,也是幸福民生工程。”吴放说。
据了解,核能供热在国际上已具有成熟应用经验。而海阳核电自2018年3月启动了核能抽汽供热项目研究,当年冬天海阳核电现场生产、办公区域采用的就是核能供暖,效果良好。今年面向市政供热作为国内首个,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助力我省站在了核能综合利用前沿。
根据山东核电与海阳市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海阳核电厂核能清洁供热项目协议》,海阳核电核能供热还将继续推进,一期工程第二阶段450万㎡力争2021年实现,届时可满足海阳市整个城区的供热需求。未来,随着海阳核电后续机组的投运,最终可提供超过1亿m2的供热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胶东半岛地区。
除此之外,其他项目也在加速前进,山东核电携手省内相关单位,研究商业模式和实施方案,力求通过新布局激发新动能,与地方从相互支持提升到深度参与、协同发展。
海阳市正在创建山东省首个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装备制造企业也正在以优质产能扩大规模、传统产能转型靠拢为主要路径,依托国内和省内新的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和国家级(山东)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瞄准因国外技术封锁“卡脖子”的瓶颈问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向核电产业纵深领域进军,以创新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

海阳核电商运一周年啦!6666666~稳就完事了开心,今晚吃顿好的!公司越来越好!核能供热,赞!了不起的山核!我和我的山核一刻也不能分如果没猜错,这是看这篇推送的你
把你想说的写在评论区吧!

编辑:符  铎
好看的人都点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