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佳作赏析】2019年10月24日常州晚报15版,晚报小记者见报作品

【佳作赏析】2019年10月24日常州晚报15版,晚报小记者见报作品

阅读量:3767517 2019-10-25


看了就要关注我哦!!
常州晚报小记者周刊
2019年10月24日
15版见报优秀作品

钟楼实验小学常州晚报小记者活动专题
传承“非遗”经典 争做时代新人
遇见留青竹刻 
星期五,我参加了“留青竹刻进校园”的活动。留青竹刻是常州“三宝”中的一员。杨老师告诉我们,留青竹刻所用的竹子必须是毛竹,最好采用四到五年的腊月毛竹。我很纳闷:“毛竹那么粗糙而留青竹刻摸起来很光滑,怎么可能是毛竹做的呢?”杨老师告诉我们,制作留青竹刻对于所需的毛竹要求是很高的,要经过选竹、锯短、煮竹、擦拭、晾晒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再经过构思、打磨、去掉多余的竹皮、抹油等步骤,竹片才能进行雕刻。竹刻艺术家们会在竹片上刻画出人物、山水、花鸟等栩栩如生的图案。由于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要完成一件艺术品,常常需要好几个月。
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识非遗、参与非遗保护,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不断传承下去的希望所在。
钟楼实验小学三(1)班 董新淇 陆思语 孙涛
指导老师 丁亚娟
常州三宝之一——留青竹刻 
我特别喜欢老师讲解的留青竹刻,它是我们的传统雕刻艺术,也是常州三宝之一。
要做一件留青竹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在每年的寒冬腊月选择毛竹为材料。这可不是一般的毛竹,要四至五年生长期的竹子最为好,而且不能有虫害的痕迹。选好完美的竹料后还要经过切割、蒸煮、晾晒等过程才能进行雕刻,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制作过程。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这个过程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留青竹刻是越放越美,因为竹子放的时间长久就变成深红色,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我心想:完成一件作品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但凡中间有什么环节错漏了,都不能完成,实属不易。有机会的话,我还真想试试呢!
钟楼实验小学三(12)班 沈思妤 单杨桉
指导老师 王静
传承之旅 
想要做好一件留青竹刻,首先要选取好的竹材,最好的竹子要在寒冬的时候采摘,虽然采的是毛竹,但要粗、直、圆、光滑、无斑点……在浩瀚的竹海之中,符合的可能只有一两棵。采集完后,先把竹子锯短,然后把竹子放在硕大的锅里煮,四个多小时后,便可拿出来了,用抹布来回擦拭,去除竹子上的污垢……别以为这样就可以开始加工了,还需要进行长达一年的晾晒呢!加工完后,就开始了彰显雕刻的实力了:先用粗砂纸把竹片打磨,然后把要雕刻的作品画在竹片上,接着用斜刀切线,然后用平刀把没有用的皮铲掉,圆刀修整之后,把竹刻作品清洗晾干,抹上核桃油,竹刻作品才算完成。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留青竹刻的珍贵不仅在于制作者的精湛工艺,还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选材、清洗、加工。在雕刻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雕刻大师们通过对竹皮的全留、多留、少留,可以表现出深浅浓淡的变化,犹如纸上作画,制作留青竹刻真不是一件简单事呀!
了解到这里,我明白了每一件工艺品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与心血。我们不仅要赞美竹片上美丽的雕刻,更要敬佩雕刻大师们内心的那份执着,做个“非遗”传承人。
钟楼实验小学六(12)班 杨睿 周炜
指导老师 张超
我是留青竹刻传承人 
讲座前,老师让我们摸了摸留青竹刻,还给我们看了“晴天娃娃”留青竹刻的视频,我们对留青竹刻有了初步了解。留青竹刻的制作步骤非常复杂,要学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留青竹刻的选材。她每到冬天都会去挑选竹子,最好用的是毛竹,挑选的竹子要又粗、又直、又圆,还要竹皮光滑,想不到挑竹子也是门学问呀。挑竹子后就要对竹子进行处理了,经过一系列的锯、煮、晒等过程,竹子就可以来制作留青竹刻了。留青竹刻当然也不简单:先取一块竹块,用铅笔在上面画上画、勾上线,再用斜刀来刻制,把画和线条全部修整完毕,再用橡皮把铅笔印擦掉,再用小刀刻一遍,使它更加立体化一些。
钟楼实验小学六(12)班 严依 朱莉安
指导老师 张超
美丽的留青竹刻 
活动开始了。杨老师先给我们看了一段关于“留青竹刻”的雕刻短片,让我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留青竹刻。接着,杨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进行竹刻时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了留青竹刻的刻法有很多种。正是因为在竹刻之前要花费很长时间准备,所以竹刻作品每一件都非常珍贵。
活动中,杨老师还给我们小记者看了一些她的竹刻作品,个个美丽生动,让我们大饱眼福。最后,杨老师告诉我们,留青竹刻虽然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艺术,但我们还是需要把它传承下去。
钟楼实验小学三(12)班 顾星语 李慕凡
指导老师 王静
让“非遗”活起来 
留青竹刻与梳篦、乱针绣并称为常州三宝。留青竹刻对材料的选择要求很高。新选来的毛竹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可以动刀雕刻。首先要用开水煮4个多小时,然后用抹布擦去竹子上的灰尘和竹油,再进行晾晒,待竹子晒至金黄就可以进行雕刻了。
雕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在雕刻前,需要提前构思好所想呈现的东西,再根据想好的画面把竹子切割成各种形状的竹片。拿到竹片后,先用铅笔在竹片上把图案画出来,然后用刻刀对铅笔轮廓进行浅刻,接着再进行深刻。不一样的画面,还需要选择不同的刻刀进行操作。最后,在完成的作品上刻上属于自己的标记。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作品就完成了。
钟楼实验小学三(4)班 史晗瑛 肖杨
指导老师 姚玲
传统文化记心间 
一进入多媒体教室我们就感受到了古色古香的气息,主讲人杨老师面带微笑站在讲台上,娓娓动听地跟我们讲起了留青竹刻的由来。我们听得入了迷,深深地被这么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给迷住了。
留青竹刻的制作方法也不简单。制作前,老师先要上山选竹。竹子砍下后,需进行相应的处理——锯、煮、擦、晒。曝晒到竹子变黄,就可以进行雕刻了。雕刻时也极其考验耐心与细心。先将竹子切割成长方形、圆筒形等形状,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是描图,在竹子上画出想要的图案并进行修改。接着是切边,切边极为讲究刀工和刀法,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最后是铲底,铲底需要底面均匀,平滑如镜,根据作品的浓淡、深浅、虚实、层次来决定铲底的多少。如此,一件留青竹刻才制作成功。
钟楼实验小学六(4)班 朱亦希 六(10)班 闵宇钧
指导老师 吴玲 张迎娣
赞留青竹刻 
“常州有三宝,留青竹刻便是其中之一。”老师刚说完开场白,我就被吸引住了。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了解到留青竹刻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在浅浅的一层不足0.1毫米的竹青上进行精细的刻画。
留青竹刻对材料要求很高,要想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光是一块小小的竹片,就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还需要一步步耐心雕刻、打磨,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雕刻者们的心血。老师还给我们近距离观赏了她自己的作品。我摸了摸那块小小的竹片,端详了上面精美的图纹,惊叹不已,更是爱不释手!
最后,老师还告诉我们:竹刻涉及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种类,最重要的是构思和布局设计,融会贯通,勇于创新,才能完成一件完美作品。
钟楼实验小学六(8)班 龚灵婕 张天瑜
指导老师 陈翌恋
更多活动报名点击下方二维码

超过20000+人已加入我们,有你吗?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