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邢台日报》刊发报告文学,点赞清河县教育基金会

《邢台日报》刊发报告文学,点赞清河县教育基金会

阅读量:3783269 2019-10-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招聘求职、房屋信息、二手交易、电话查询尽在清河信息港!十九万清河粉丝共选。客服微信:qhxxgkf



清河电话-清河县超全的电话小程序,点击收藏备用

明日(星期六)不限行 
让梦想照亮现实  

              张莉 王艺 杨培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在浙江大学求学的清河学子康牧天,或许已看惯钱塘江上潮起潮落、几度斜晖。他自初中便在外地求学,每日忙碌奔波,已有12年之久没在故乡清河县长住过。去年5月,康牧天收到来自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的奖学金,他一时感到恍惚,“除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原来我的家乡也一直没有忘记过我。”离家虽千里,故乡情依依。他满怀对家乡的温情,写下一封长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在信末,他写道:“待吾等学成,未来可期!”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2018年,清河县教育基金会首次设立精英奖,并在发放奖金之后收到了大量回馈信件。获奖学子纷纷通过电子邮箱和邮局寄递等多种方式,写来感谢信。发自肺腑的感谢之外,学子们对故乡的依恋,对回报故乡的期望透过静默的文字,感染着基金会的每位工作人员。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是我省最大的非公募教育基金会。2013年初,河北天达万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勇倡导成立教育基金会,并先期捐出1000万元。这件事得到了清河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县财政也列支1000万元。当年7月29日,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正式揭牌成立。“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就是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和建校,简单来说就是奖、助、建。”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说,这既是基金会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爱心人士的呼声和意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什么样的奖励措施,能够在全县培树尊师重教的风气?追梦赤子心,榜样育新葵。清河县教育基金会心底始终有一个最深的愿望,他们希望,踏上这方土地,身边有榜样,恰才子佳人。于是,基金会成员多次讨论,琢磨出了精英奖。精英,就是榜样,力量磅礴,气势如虹。2018年1月1日,一条“清河大学生精英奖来啦”的消息在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精英奖奖励对象包括以优异高考成绩升入国内名牌大学或考入国际名牌大学的在读本科生;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内外名牌大学或国家级科研单位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所有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在大学和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有突出表现,获得本校、本地区和全国学术奖励的在读学生。大学生精英奖从2018年春季开始实行,以后每年连续推选,对确定的精英学生将连年予以奖励,直至其完成本科或硕博研究生学业为止。奖励金额为每人每年3000——6000元,根据本人表现、升级、升学等情况,奖金数额将适时调整。清河县首次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设立的专属奖项刚出炉,纷至而来的赞扬中夹杂着质疑声。“设这个奖,是什么目的?拉拢学生毕业回来?”“都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都要去大城市发展,谁回清河?”质疑声让郑成明有些生气,基金会设立奖项的初衷并非局限于清河县,而是着眼于全国。“设立专门面向优秀大学生的奖项,帮助清河籍拔尖大学生、研究生顺利就读,鼓励他们发奋学习,立大志成大才,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展其才。”同时,精英奖也在树风气、培感情方面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既以清河优秀学子为当地学生设立成长榜样、学习标杆,也以奖项为纽带厚植学子心中的故土乡情。但精英奖的效果远远超出他们的最初预想。2019年2月,清河县委、县政府计划举办一场座谈会,邀请在外的学子畅谈清河未来发展。邀请谁?谁会参加?基金会心里有名单,却也没谱。第一届精英奖的获奖名单上共有17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名、硕士研究生51名、本科生70名,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在内的国内名牌大学16所、国外名校6所的在读学生。他们发出邀请函,一共邀请了国内外的150名学生。远超基金会意料的是,竟有198名学生赶回家乡,参加了座谈会。远游的学子仿佛放飞的风筝,故乡对他们的牵挂、他们对家乡的深情拧成一股长绳,牵系着他们回到故乡,团团围坐在会议桌前。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坐在会议室里,和县领导畅谈故乡未来的发展,栾洁霄还是第一次。她心跳得有些快,想讲的话反反复复在脑海里酝酿了好几遍。自从2017年到英国伦敦大学求学,故乡清河县的街街巷巷熟悉而又陌生。与栾洁霄坐在一起的众多年轻的学子,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院校,他们话语里是外面世界的精彩,是清河未来的发展,他们从故乡汲取养分,茁壮成长,也用自己智慧的精华反哺家乡。在精英奖之外,基金会还设立了石祥文学奖、顾随名师奖等奖项,培树尊师重教风气。每年教师节之前,清河县评出10名优秀教师,每人奖励5000元,以清河本地的杰出人才为旗帜,在全县树立崇尚学习、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
五个手指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共同在钢琴的黑白键上协调配合,才流淌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清河县师生范围广大,个人特质多彩多样,更犹如百花园里各色鲜花,千奇百样才能成就春色满园。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是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和建校,其中最核心的是助。在以精英奖导引方向的同时,基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另一个方向,“最大限度地资助困难师生,让困难学生安心就读,让困难老师安心执教”。助教、助学,成为基金会为百花园遮风挡雨的两大举措。基金会在坚持基本资金投放重点的同时,调整公益性支出结构,加大对困难师生资助比例,扩大资助覆盖面,让他们一样享有美好的人生。2015年1月,基金会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对全县各个学校的家庭困难老师进行摸底调查。很快,一份名单放在基金会工作人员面前,初步统计的34名困难老师当中,有的自身或家人患有严重疾病,为了治病,不仅花去了全部积蓄,还欠了很多债务;有的爱人下岗,收入微薄,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还有的遭遇车祸等意外,让本来幸福完整的家庭蒙上沉重阴霾……遭遇种种不幸的老师,很多还是学校的业务骨干,他们爱岗敬业、业绩优秀,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1月29日,农历腊月初十,乍暖还寒。以困难教师名单作指引,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带着慰问金和卫生油、大米、饺子面粉等过节用品,送到教师家中。“今后有什么困难及时跟基金会说,基金会将力所能及地给予积极帮助。”这是基金会工作人员当天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王春鹏,2014年清河县高考理科第一名,但因家庭贫困,被高额的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基金会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资助王春鹏1万元,并承诺今后他的学习生活如有困难,基金会将随时予以解决。王春鹏顺利升入浙江大学就读,并向基金会写来感谢信:“父母的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我在大学能够更安心地学习。一年来,我从中也体会到许多,学习到许多,相信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成立6年来,基金会已经资助寒门学子10386名,资助金额超过300万元。有形的资金援助在困难师生背后支撑起钢铁脊梁,而无形的精神支持为许多学生拓宽了通往精彩世界的路径。2019年高考结束,基金会组织当地13名资深高中教师,免费为毕业生提供填报志愿的相关指导和咨询。艳阳高照,咨询现场比外面的天气更加火热。如何根据分数排名选择学校和专业?报考哪所学校更稳妥?老师们耐心解答,学生们认真听取。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要,基金会进一步把临时的咨询服务改为常设功能,免费为学生提供求学路上各方面的信息咨询。“学海无涯苦作舟”,基金会为学子们点亮了行舟的灯塔,指引方向。
大爱真情,温暖向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句诗,珍藏在清河中学王秀敏老师的手机里。这是她患病期间,从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那儿收到的微信之一。2013年10月,34岁的王秀敏被诊断为结肠癌。从教近十年,她是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是清河中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前一天早上,她还带领着自己班级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跑完了1500米的早操,第二天却躺在了病床上。在省人民医院,王秀敏老师接受了第一次手术,之后是3次手术、18次化疗。在与病魔抗争的历程中,王秀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2013年11月份,教育基金会开始关注王秀敏,并持续给予帮助,陆续送来慰问品和一笔笔救助金,王秀敏所在学校也发起募捐送来2万元现金。2016年1月2日,王秀敏来到省人民医院进行复查,各项身体指标全部恢复了正常。后来,她每月都要从收入中拿出100多元,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各种形式的捐赠源源不断。清河中学100多名教师自发向清河县教育基金会捐款13万元。著名军旅诗人、歌词作家、书法家石祥,将其精心创作的《十五的月亮》《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望星空》等58件诗词书法作品及文集,无偿捐赠给故乡。清河爱心企业也越来越关注教育基金会,不少企业都在与基金会洽谈合作事项,基金会理事也由初创时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35名,其中企业家就占到了23名。基金会理事、河北城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五越说:“企业在回馈社会、热心公益的过程中也树立了良好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事实证明,企业与公益是一种共生互赢的关系。”此外,还有许多隐姓埋名的捐助人。有一天下午,郑成明在接待室值班,一位老者推门进来。郑成明看来访者衣着朴素,以为是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家长。老者不提自己有没有困难,却打听起捐款的事情来。之后不久,基金会就收到一笔匿名捐款。基金会通过账户比对,发现这笔捐款就是前一阵郑成明接待的那位来访者。此后,每年都有来自这位捐助者的匿名捐款。郑成明也曾联系捐助者,询问愿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捐助者委婉拒绝了。“他很谦虚,说自己的这点付出不值得宣扬出来。”郑成明说。像这样的匿名捐助还有很多。有人不愿具名,有人干脆署名“清河之子”。“谨对教育基金会的奉献精神乃至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略表心意。”一位捐助者在短信里这样说。一笔笔捐款汇集成爱的暖流,一颗颗爱心凝聚成助学合力,使捐资助学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带动了全县从企业家到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营造了“人人关注困难师生,人人参与捐资助学”的浓厚氛围。2015年4月,清河县一村庄5名儿童发生意外,急需治疗,巨额的治疗费用令其家人们一筹莫展。得知情况后,教育基金会理事田雨与理事长郑成明商定,由田雨经营的亿力房产有限公司立即定向捐款10万元,用于抢救几名儿童。基金会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在善款捐出的第二天便将10万元交付到这5名孩子的家长手中,使孩子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让梦想照亮现实,让生活充满阳光。河有清水必蕴钟灵之气。巍巍太行,清水之河,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清河学子。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用大爱真情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希望。对每个孩子而言,那是一种信仰,能拨开乌云;那是一种目标,能跨越荆棘。梦想的实现,每一步都走得有力度,每一步都走得够厚重,每一步都能走到更远的远方!来源:清河县教育基金会



清河信息港客服微信:18103397001
商务合作:15333391711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招聘求职,出租出售信息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