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x0e5tLfDFsGXfTJsy0P6P08plM6AC8Nqa2XOkD71tXuXnkGGpbSS8icYeBe16PtIFEfEjGkFI8Q1nhXDmFsBGw/640?wx_fmt=png)
一个是浙江桐乡地主家的千金小姐,一个是诸暨同山小山村的穷小 子,两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年轻人冲破重重阻挠,于1947年结为夫妻。70多年的相濡以沫,70多年的情比金坚,这对夫妻用一生的爱情故事,见证了人间悲欢离合,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 最近,诸暨籍女摄影师寿平推出的一组“父母70年”摄影图片,让无数 网友感动落泪。
![]()
动人的爱情故事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r555YGQENoeu5VuqtbHXnw5iarzYMG4p92ocsAYvLssLZc40uggc9UMXPPgbNRhvLPibpmXn0iayqQ/640?wx_fmt=gif)
“我的父亲寿应浩今年已经96岁,而母亲离开我们也已经整整10年了。”寿平告诉记者,之所以在今年整理推出“父母70年”的摄影图片,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样一组图片来记录父母的爱情故事,为家庭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
在“父母70年”中,我们可以看到:1947年,寿应浩和陈菊芬在浙江桐乡鱼行街拍了一张订婚照片。当时寿应浩的衣服鞋子都是借来的。一个千金小姐和一个穷小子的风雨人生路,从此拉开了序幕。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x0e5tLfDFuCvYiapggicnbS4CnlnpvK3COz24qkzd7slWSKmQjNF1IhEO1DLTHzuJicLVhXJw4orZ2OM8rjVp0RQ/640?wx_fmt=png)
(1947年,寿应浩和陈菊芬在浙江桐乡鱼行街拍了这张订婚照片。)
“我的父亲寿应浩老家在同山唐仁村,后来离开家乡到桐乡工作,认识了我母亲陈菊芬。虽然家庭背景不一样,但两个真心相爱的年轻人,最终还是冲破了重重阻挠,于1947年结婚。
在‘文革’这段特殊的时期,因为父亲‘根正苗红’,是组织培养的对象,但由于母亲的出身,影响到了他的政治前途,组织上‘劝’我父亲离婚,当时父亲说:‘旧社会她不嫌弃我,现在我翻身当了主人,怎么能够嫌弃她?’后来,父亲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但他用一生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承诺。父母共同走过了风雨60年,养育了5个孩子,带大了5个孙儿孙女。”
父母的爱情故事,让寿平深深地感动。平时,寿平会时常注意拍摄父母的生活场景,那些平淡却温馨的细节,如今看来,是那么动人心魂。其中,有一张父母在桐乡安享晚年的照片,父亲早上买好菜后,就在家门口的公园里看报,而母亲则在一边压腿晨练。无声的镜头语言,却向人们传递着爱的温暖。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x0e5tLfDFuCvYiapggicnbS4CnlnpvK3CgfPMIqbBglu36fZLYSol5YcMrAeK3Y8IwSnxyiaWufCQPeX6oB4eibYg/640?wx_fmt=png)
(每天买好菜后,老两口在家门口的公园里看报、锻炼。)
2005年,陈菊芬不幸患了肺癌。“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家中度过的,享受社区居家养老的抚慰和关怀,走得很安详。”期间,寿平拍下了一张病中的母亲和父亲坐在床头的合影,虽然母亲还吸着氧气,但脸上流露的,却是豁达的微笑。
![]()
见证了70年巨变
![]()
“父母70年”中,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一个平凡家庭几代人工作生活的细微变化,从中也折射出了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
上世纪50年代初,寿应浩和陈菊芬响应党的号召,从美丽的西子湖畔奔赴大西北,在建设新疆的征程中度过了他们的青年和中年——寿应浩和他的同事们用自己的汽车轮碾压出了南疆的第一条公路,陈菊芬则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养育5个子女的重担。
“1956年,父母从杭州借调到新疆交通厅,这张照片拍摄于乌鲁木齐家中。那时候父亲是新疆交通系统技术员,母亲是幼儿教师。父母背后的收音机和闹钟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两样东西。”寿平介绍,“1984年,父母穿上了西装,家里有了电视机,实现了母亲在家里也能‘看电影’的梦想。”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x0e5tLfDFuCvYiapggicnbS4CnlnpvK3CfjqAHlBlFqfMDEV4vDL9mqaVfHNmiafzhbmcJn4BjjPAmlScgR3J3mA/640?wx_fmt=png)
(1956年,寿应浩夫妇从杭州借调到新疆交通厅,这张照片拍摄于乌鲁木齐家中。背后的收音机和闹钟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两样东西。)
这些“闯”入父母合影里的物件,带着时代的印记,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它们见证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与变化,也见证了一个家庭辛勤努力、追梦奔跑的成果。
退休以后,寿应浩和陈菊芬回到了故乡桐乡,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生活幸福美满。2000年,他们参加了桐乡举办的世纪婚典活动,陈菊芬第一次穿上了漂亮的婚纱,笑颜如花。
![]()
花20年拍大运河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Ljib4So7yuWiar555YGQENoeu5VuqtbHXnw5iarzYMG4p92ocsAYvLssLZc40uggc9UMXPPgbNRhvLPibpmXn0iayqQ/640?wx_fmt=gif)
1957年4月10日出生于新疆的寿平,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退休前曾任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副馆长。业余时间喜欢朗诵,热爱摄影,曾担任过浙江省女摄影家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嘉兴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寿平曾花了20年的时间,用相机记录了大运河上的船娘这个特殊群体的故事。她的摄影专题《大运河上的船娘》,让人们在认识船娘群体的同时,也对宣传运河文化、推动大运河申遗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今退休在家已荣升奶奶的她,还带领女摄影团队深入乡村、社区、敬老院等,用镜头记录人间故事,传递正能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2x0e5tLfDFuCvYiapggicnbS4CnlnpvK3CHNNcLDhc9lcTbBOb3ctO9dSiayBn80wYwd3W6QqM2c4MiaN27Jd30CrQ/640?wx_fmt=png)
(退休人员工资不断提高,晚年的他们感到很幸福也很满足。)
虽然从小生长在新疆,但寿平骨子里却一直是个江南女子。她说,每次回到老家诸暨,看到乡亲们的长相,就觉得跟自己长得很像,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而96岁高龄的父亲,更是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前些年我们回唐仁村,父亲激动极了,看到村里的老人就每个人塞一百元表示心意。他说小时候家里穷,都是乡亲们照顾着,他一直都记着呢。”
用一生的爱情见证新中国70年巨变
![]()
来源:文化周刊
实习编辑: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