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我系在海滨红楼15号一楼会议室举办了开卷文珠讲座的第八讲。该次讲座由杨蓥莹副教授主讲,贾智副教授主持,讲座主题为:“电影中的爱情与战争——从《广岛之恋》谈起”。
讲座伊始,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法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杨老师通过播放三段纪实性小影片《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让我们了解到法国电影史的起源,并由此引出了对法国电影史的具体阐述。期间,杨老师先介绍了印象主义电影风格流行之时的电影制作技艺与视觉艺术塑造上的创新,包括伦勃朗的布光技艺的具体效果。接着,杨老师又讲述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风格流行之时的影片特点,如通过无逻辑、潜意识、梦幻的方式表达对资产阶级的抗逆。随后,杨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社会纪实派的电影风格,诗意写实派的电影特点等等。
而后,杨老师向我们具体讲述了电影的新浪潮美学,并阐述了其中的七大特点,即:电影回归电影;强烈的个人色彩,忽略社会及道德;自给自足的世界、非直接电影式的自然主义;将商业公式改变成个人视野;旁征博引,电影超过娱乐、艺术的简单定义;即兴及反片厂风格;现代主义。杨老师还强调了当时新浪潮电影美学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充分的背景铺陈之后,杨老师开始讲解电影《广岛之恋》。杨老师先向在座的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该部电影的导演阿伦·雷乃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其电影美学特点,随后又总结了《广岛之恋》剧本原著作家杜拉斯的电影创作风格,包括其声画分离的电影美学特点等,并由此引出了对电影《广岛之恋》的内容、手法等的阐述。
《广岛之恋》被称为是西方电影具有跨越性意义的杰作,它的出现轰动了整个西方电影影坛。该部影片呈现出了个人情欲的隐秘性的流动,展现了人类速朽与宇宙永恒性的主题,以及人们对时间与遗忘的抗争。杨老师提到,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该影片表现的主题复杂而深刻,其伴随电影画面而进行的对白具有相应的哲学性,其艺术的构造形式十分精妙且具有多重隐喻。电影的开端通过时间的错乱处理以及梦呓般的表现技巧,隐喻了从爱到政治的连结,而后又通过过去与现在的镜头贯穿,实现了一种微妙的叠加式的时空表达,通过男主人公的角色换演做到了记忆中的时空回转,投射了在当时道德凌驾于爱欲之上的状态,而后又不断回到现实语境,通过明暗对比的布光实现了生死相对的感觉塑造,之后才通过音乐等元素的改换、男主人公角色的回归将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塑造割裂,营造出女主人公在曾经的回忆中的迷失,及其决意与过去分开的心境。最终,这对新的恋人之间的对话点明了过去与现在的勾连,以及对隐秘记忆的遗忘与剥离的主题。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广岛之恋》这部影片的美学艺术,杨老师还补充了阿伦·雷乃热衷于探讨时间与记忆这一哲学主题的缘由及表现。
整场讲座,杨老师展现了深刻的学术功力,在座的同学们也都被此次讲座的丰富魅力所感染。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杨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文 | 伍江月 图 | 陈文韬 美工 | 聂深林 初审:冒荷芬 审核:朱崇科 陈彪 审定发布:郑华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