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着这个虚幻而又美妙的世界前仆后继着。基督教徒毕生节欲、爱人、祈祷的最终目的地——天堂,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世人所向往的桃花源胜境,一次次烽烟战火之后人们所向往的大同社会夜不闭户、人人平等无分阶级,都是这个“乌托邦”在人们精神家园所留下的鲜明烙印。拼多多互砍群聊 邀请加入免费砍价群二维码
小到每个小小各人心中所怀揣的小小梦想,那个爱的人,那个想要建筑的小小家园,那个红彤彤的太阳照常升起的明天,那个星期五早上把自己挂在晾衣绳上的阿狸,那个在水里不停练习吐泡的鱼,不都是一个个小小的“乌托邦”吗?
也许是现实太过残忍,总像是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人们,驱使着人们去审视、去追逐心中的那个梦想;亦或许是心灵“贪得无厌”,无论生活怎样地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了,总还是不满足,总还是向往着那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那一片一望无际、草长莺飞的草原。无论如何,梦想的存在是必需,如果没有那一个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梦想,也许人生会单调黑暗很多。
当年那个小小的陈平便是在学堂里受了巨大的打击回来的。老师画在她脸上的那两个大鸭蛋使得她再也无法面对那个求知的场所。见到课桌椅就会昏倒的她,想到去上学就会失去知觉的她,终于还是把自己锁在了家里的小房间里,与世隔绝,一如她所爱的张爱玲。
只不过不同的是,她在外面受了打击或侮辱,还有整个家庭给她支撑给她温暖、给她包容,她的绝世,是自己的选择;而她所爱的张爱玲,却是最亲近的父亲母亲给了她最深的伤害和凌辱,将她关押囚禁,而她力求挣脱牢笼。
其实,这两种境遇为二人的成长铺就的是不同的底色,也就解释了为何最后气质上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却走上了如此不同的两条道路—— 一个放飞梦想,越来越“乌托邦”,最后精神异常,自杀而亡;一个囚禁梦想,越来越现实,最后死在一支笔、一间房、一个男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