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6 日下午, “为转型而设计” 系列国际会议 Ⅳ:“未来品牌战略与系统体验”主题论坛在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钱晓波副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工业设计系主任沈杰副教授主持论坛,围绕 “未来品牌战略与系统体验” 的主题,论坛旨在讨论设计的角色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持续拓展和转型:从过去到未来,设计与商业的结合不断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改善民生。从初级制造到自主品牌、再到行业领导者,每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道路都各具特色,围绕着创新和转型的核心品牌战略,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依托江南大学—米兰理工大学 “品牌未来体验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本论坛探讨了在新的系统观视角下,不同行业品牌的未来发展战略和品牌未来的体验,以及新的品牌未来体验系统如何促进和推动新经济、新产业、和新民生的发展。
意大利 MAGIS 家居亚太中东和非洲区域出口经理 Ivano Bosio 首先以“Magis—不仅仅是——意大利设计之旅”为主题进行分享。以承载一个建立在 “智力正直”、努力工作、远见、谦卑、决心和一点 “理智” 疯狂之上的梦想为目的,经过 43 年的努力,Magis 不仅能够创造出产品,而且最重要的是,创造出一种从零开始发展一个想法,并使之成为现实的方法。Ivano Bosio 通过各种家居产品展示,向我们表达了 Magis 家居设计理念。
接下来,美的集团—洗衣机事业部设计总监金弘植聚焦 “企业多品牌设计战略与运营” 主题发表演讲。面对年轻化的消费族群和多样化的市场趋势,他指出,企业如果仅靠单一品牌是很难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诉求,也很难和竞争品牌在终端市场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布局,当前,企业在实施多品牌设计战略方面仍然会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 “设计” 层制定清晰的品牌设计战略就尤为重要。
随后,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体验设计专家冯梦远围绕 “物流 2.0: 设计如何影响物流格局” 主题,讲述其以在工作中以物流各环节的降本提效以及消费者服务感受提升为目标,专注于建设以设计思维与科技相结合的体验策略和创新尝试,以解决物流环节中各参与角色的体验痛点。她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日均十亿级的包裹处理将成为常态,人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巨量规模的包裹,同时能保障包裹能在全国 3 天的时效内准时到达?这需要技术、体验的紧密配合。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如何使用结合技术的体验来改造物流各环节中的消费者和商家体验?又如何同时提升绿色环保效能?这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
短暂休息过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米兰理工大学博士钱晓波以“品牌未来体验设计”为主题,阐述平面设计、交互与服务设计、系统设计的转型,实体设计向非实体设计的转变;以宜家家居、健达奇趣蛋、雀巢咖啡进军意大利等生动具体的实例,向我们讲述了品牌与体验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即产品服务体验设计。
其后, Xavor Cooperation 创始人、执行合伙人 Humayun Rashid 围绕 “使传统产品变得智能:设计有意义的产品服务系统” 主题, 认为对中小企业的忽视是一种全球现象,也是最大的机会。他着重讨论了中小型传统制造商如何使用数字技术(例如 IoT,AI 和大数据) 设计创新的业务模型,以将其传统产品转变为有意义的,价值更高的产品服务系统。
最后,会议进入开放讨论阶段。有同学提问:如何运用动图、声音、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设计?Rodrigo Ramírez 表示:其研究正在向声音语言信息方向进行,但处于初试起步阶段,正在通过调研实验逐步完善发展。
设计师冯梦远就 “AR 系统设计中的困难” 做出解答:一是了解AR是什么。他们通过空间虚拟方式,在地上做导航,以多模态抛除固有理解;二是沟通障碍。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与解决方案各为不同,因此在 AR 初探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钱晓波副教授对 “偏学术的品牌研究优势” 做出回复。她认为重视品牌定位和市场人群,从设计和市场方面出发就是学校品牌研究的优势。
与此同时,“为转型而设计” 系列国际会议 Ⅳ:建筑与遗产保护未来体验主题论坛在设计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由设计学院过伟敏教授担任学术主席,由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副教授主持。
首先米兰理工大学建筑保护与修复副教授 Nora Lombardini 做出演讲,其主题为 “意大利的保护项目:从建筑遗产到老城区”,主要讲解了如何将开发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她认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这个问题体现的不仅是国家价值,更是国际价值,建筑遗产是城市和自然保护辩论的重要对象之一。对旧城区的关注触发了方法论从建筑规模到城市规模的转移,在方法论研究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参与该过程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把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在二战中有大量的意大利古建筑被摧毁,它们都蕴含了丰富的古文化。古建筑的恢复不仅是其本身恢复,还有它与周边环境之间关系,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的意义的恢复,在古建筑的恢复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可持续的观点,我们不仅要关注在过程中所触及的东西,还应考虑历史建筑在当下所扮演的角色,在修复中可加入适量当代元素以满足当下社会需求。
随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丁继军教授就 “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评价研究与实践” 做出演讲,提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经验、问题与建议。以及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展望。教授结合团队的实践活动,提出六大思路经验:新机制,多元化,专家指导,多样文化,人民环境,特色品牌。并提出目前存在:指导不足,产业融合,修复质量,实际偏差四大问题。丁继军教授及其团队走访了浙江省 46 个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深入调研村落建设模式,村落文化底蕴,编撰经典案例,为全国未来村落建设提供案例参考,此成果收到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的肯定。
接下来是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指导教师荣朝晖以 “背景” 为题,提出面对旧建筑改造和遗产保护,比新技术、新材料更重要的是指导思想的研究与见解。对比中西方人思维的差异,人们应具有他者思维,整体思维,以及社会性思维。泉州金鱼巷是一个多元丰富的,差异的,有地域特色的安静小巷,此案例向我们展示出设计手法应足够多样性,特征应注重类型差异性,文化方面则应体现当地特色,并在价值方面具有深厚的日常性。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施俊天关于 “诗性乡村建设的思考” 的演讲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出发,提出了未来乡村建设的诗性乡村思考方向。首先,介绍诗性文化的内涵,认为诗性文化是用人文对天下万物教化的向美结果,是在精神层面影响物质层面的支柱,是物质文明的灵魂。其次,由诗性文化为根基,提出当下乡村诗性景观的设计理念,建议乡村建设应从 “诗性文化自觉、诗境生态关照、诗画生产兴旺以及诗意生活引导” 四个方面来思考。最后,以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中的典型案例来说明诗性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为诗性乡村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最后教授做出结语:乡村介入需要跨领域融合,乡村设计应从村民实际生活需求出发,乡村发展需要文脉延续,乡村建设需要修补。
最后一位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史明,以 “非典型性村庄更新设计实践策略研究” 为主题做演讲,她认为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内非典型性村庄更新实践大多呈现模式单一的倾向。如何促进村庄在更新过程中充分挖掘各自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等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趋势,保留乡村记忆,真正实现 “一村一策” 等问题值得探讨。并介绍了自己率团队针对无锡阳山镇山嘴头村更新设计的具体实践,在详尽调查研究后了解到,此村具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当然在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更新设计策略,以及对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索城乡结合部非典型性村庄更新发展模式所作的思考。
随后进行开放性讨论,首先主持人向印度教授Srishiti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Urvashi Jalali 提问:印度是否也有乡村振兴项目,是怎样做的?教授表示印度农村跟中国也比较相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她喜欢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不同场景的建造,应考虑社会真实需求,同时也要去质疑好的案例,质疑它是否符合当地特色,从基层去分析具体场景,把技术带入同时尊重当地政策与特色,把一些小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局观。
第二个问题是:各国对于建筑修复方法不一致,那应如何取得一致? Nora Lombardini 教授对此作出回答:文化遗产包括哲学,历史等因素,我们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方法不同,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接触的对象是什么,注意文化背景,彼此学习,尊重不同历史文化,还要了解身边所有东西,清楚我们要保护的是一种身份象征,并且要保护建筑的完整性与不完整性,另外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多方努力下把文化遗产转手给未来。最后以“高校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应注意哪些?”这一问题为基础,与会嘉宾联系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人口导向、实践项目经验等诸多方面等问题进行了开放和深入的讨论,从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切实案例和突出问题,剖析了当前高校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单单是设计素养,更是要培养学生对于政策和管理等高度的理解,更好的将政策和人结合起来,关注人的设计,关注如何从管理规划的角度构建设计实践项目。正如荣朝晖导师所说,要汲取农民的本土力量,撬动他们的力量来推动农村的复兴,聆听他们的需求, 自下而上地推动农村复兴。
主题论坛结束后,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博导 Peter Gall Krog 以 “为患者赋能——理论和技术” 为题发表闭幕演讲。他指出,大多数医疗保健技术都是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设计师的角度进行设计的,几乎不关心患者的生活世界,包括他或她的病情。随着慢性病患者,包括糖尿病、癌症、心脏病、关节炎、过敏等的数量迅速增加,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寻找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新方法; 通俗地说,他们需要从治疗转向护理。Peter 教授介绍了一种方法以及一组屡获殊荣的研究设计和 IT 原型,使患者能够建设性地参与治疗并控制其慢性病。
最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教授致闭幕辞。魏洁院长代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感谢 38 位演讲嘉宾的前沿分享,对300余位参会代表和师生对大会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对联合承办会议的111引智基地、以及学院“健康设计”“未来品牌战略与系统体验”“建筑与遗产保护未来体验”等三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全体策划工作团队、策展团队和全体志愿者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希望在与会嘉宾代表持续关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发展,共同推进设计教育的研究探索和学科发展。
在前三届国际会议的基础上,本届会议以“转型设计中的新系统观”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至此,“为转型而设计”系列会议完美收官。希望系列会议能够帮助学术与产业领域的彼此启发,促进各国学者对“新系统观”再思考,激励从系统观出发的新设计研究方向,推动江南大学设计教育的持续进步,同时为推动全球设计教育的资源的整合和前沿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期供稿: 陆一晨 孙佳宁 陈祥洁
图片提供: 国际会议摄影组
稿件审核:钱晓波
设计学院媒体工作室
欢迎您把创作故事和设计作品发送到投稿邮箱:
jndxsjxymtgzs@163.com
设计改变现在,设计创造未来